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台湾地区的"缓起诉"和澳门地区的"缓诉"性质类似,都是公诉裁量权的体现,与其比较需进一步放宽实体条件,增加公共利益考量,将被害人同意纳入程序要件,适度引入司法审查,细化附加义务,区分考验期限和履行期限。  相似文献   
2.
羁押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拘留和逮捕的持续性后果。由于立法的“羁捕合一”,导致实践中审前羁押率一直居高不下。事实上,96年刑诉法已经规定人民检察院的批捕权和对侦查机关申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案件的批准权,而12年刑诉法也增加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规定,可见我国的羁押审查制度已初见雏形。但由于立法及实践的不足,此项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疏漏,应当借鉴域外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羁押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