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一旦信念基础瓦解,道德就面临危机。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正是这样一场道德危机。一方面以宗教或形而上学为信念基础、以共同体为价值取向的传统道德,作为一种整体的范式,在现代社会丧失了其有效性;另一方面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在其信念层面上必须经得起现代理性的反思,并将基本的公平价值包含在内,但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比较缺乏现代意义上的主体理性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公平原则,此外,权钱交易、裙带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又严重破坏了现代道德对公平原则的基本信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未直接论述生态环境问题,但已基本确立了以自然为前提、以实践为核心、以人化自然为主线、以自由为旨归的实践唯物主义,为生态文明开辟了广阔的理论视野。它为生态文明建设阐明了价值原则、确立了基本方向、指出了根本途径,从而搭建了总体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建立在现代文明成果基础之上,作为其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充分地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批判、扬弃非社会主义因素.鉴于此,一种"历史断层"的视野是不可忽视的,既要看到各种非社会主义甚至是前现代因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确实影响,又要看到批判、扬弃这些因素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社会仇富心理有不同表现形态,其实质是对社会不公的仇视。社会财富的增加及社会财富分化的加剧,是仇富心理产生的一般条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性不公以及制度不规范、制度缺失所导致的社会不公,是仇富心理的现实根源;公平意识缺失以及不合理的公平观、价值观和财富观,是仇富心理产生的文化根源。仇富心理的扬弃,既要有合乎公平伦理要求的制度安排,以保障社会的相对公平;也要进行以公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的现代转型深刻地改变了制度与道德这二者的伦理基础、关系形态和作用机制。制度与道德的合法性基础不再是传统的形而上学预设,而是世俗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合理化,从而更加清晰地凸显了二者的伦理本质。制度和道德从传统社会的泛伦理化状态中分化出来,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边界和作用机制,但同时又更加紧密地相互依存。厘清制度与道德在现代社会的伦理基础、关系形态和作用机制,是当代中国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现代主体将自身看作是与外部世界对立的抽象实体,从而将自由理解为自我保存。自由是衡量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重要尺度,但不是生命、生活的全部。脱离生活世界谈论和固守抽象的自由必然陷入悖论,从而导致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贬损和消解。现实自由的根基在于生活世界,它必然以生活世界为旨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