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说课是一种新的教学交流形式,我院每年都要把它列为基本功汇报的范畴,进行专业之间的比赛或表演。这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举措,它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其作用与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2.
广义的课程理念和“非学科课程”,是依据素质教育和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目标,针对传统学科课程的观念和实践,以及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学型操作使之模式固化的观点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音乐情感内涵,如声音、情感与声乐艺术有着特别的亲和力,在声乐教学中,给学生设定一个有感而发的歌唱氛围,通过教师引导和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训练学生寓情于声,以情带乐。探索一条使声乐专业学生取得理想专业成就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宁可反复地“视唱”,却害怕“练耳”.一旦让他们进行“练耳”训练时,他们就会显出一付苦不堪言的尴尬面孔.一些学生在听写记谱时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他们努力想捕捉一个个刚听到的声音,并把它们记住,却困难重重.有时或许能大致模仿唱出,却难以通过辨析将其正确地反映出来.出现上述这种情况的原因纵然是多样的,但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由于这些学生没能把对音乐的切身感受和领会变成清晰而准确的听觉概念,并以相应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他们缺乏“练耳”所需要的听觉思维过程.什么是听觉思维呢?即人脑对感受到的音乐进行分析、思考、理解、认识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听觉能力,实际上就是指听觉思维及能力,并非单指“耳”这一听觉器官的听觉功能.一组和弦序曲,未经过任何音乐训练的耳朵同样听得见,但仅仅是听得见而已,并不能辨别出是些什么性质的和弦,由哪些音组成,属何种调性、功能,以及和弦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道理很简单,因为他脑中没有形成这方面的概念,所以无法对此产生思维活动,他的认识也就只能局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