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门阀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许多同志都主张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当然,就整个封建社会来说,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是一切封建特权的基础;但对门阀士族制度来说,这不免失之笼统.因为,它不能说明以下两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一、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土地所有制并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有现象,而是各个朝代都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就其发展趋势来说,越往后规模越大.可是,为什么其他历史时期没有形成门阀士族制度?第二、南朝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进一步发展,为什么门阀士族制度却开始衰落了?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四七七页)而生产,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下进行的,并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由于唯物辩证法的启迪:“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互相依赖和互相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毛泽东选集》)第二八○页),我们有理由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过程的归根到底的决定性因素,是历史发展最基本的动力.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现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因此又可以说这三大实践活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由于三大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有主次之分,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以这种实践活动为主要动力,在另一历史时期又以那种实践活动为主要动力.以哪种实践活动为主要动力,取决于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哪种实践活动.当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就是这种历史时期的主要动力;当生产关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是这种历史时期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西周土地制度是先秦史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但又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探讨这个问题的文章、专著不少,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有些问题,意见比较一致;有些问题,分歧还很大.本文拟仅就西周土地所有制问题谈一点浅见.不当之处,祈请同行们指正.  相似文献   
4.
从一九七五年发现云梦秦简以来,史学界对自商鞅变法后至秦统一前秦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意见分歧还很大;有的认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当时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有的则认为,封建国有土地制“在开始还居于主导地位”,只是由于地主土地私有制在迅速发展之中,才相对地削弱了它的比重;还有的认为,“秦自商鞅变法至秦统一前后,是普遍的真正的土地国有制的确立与强化发展的时期”.这些分歧意见的存在,除了在理论上的理解不一致之外,还在于对秦代土地制度的具体情况认识得不清楚.如:国家授给农民的土地(以下简称“授田”)和国家赐给有爵者的土地(以下简称“赐田”)能不能传给后代?土地能不能自由买卖?有无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租佃关系?有无国家把国有土地直接租给农民的租佃关系?等等.论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都是有分歧的.显然,不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对秦代土地所有制形式总的认识就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5.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下诏确定了门阀序列.对这件事的评价,以往,论者多从孝文帝汉化政策和笼络汉族士族的角度略有提及,而没有深究.近几年,有的同志较深入地论及此问题,提出一些新看法.但有的认为,北魏前期的用人路线是“任人唯贤”,“从孝文帝亲政直到迁都后正式确立了门阀制度,在一段期间内孝文帝的用人是不重世族的”,而在孝文帝确立门阀制度之后,“孝文帝的用人便基本上变为‘先尽门第’了”.显然,这是把太和十九年孝文帝确定门阀序列看作一个转折点,这之前的用人路线是“任人唯贤”,此后是“先尽门第”.有的还认为,“孝文帝以法令形式”对门阀序列“作了硬性规定”,“采用的是一套比南朝严格得多的门阀制”,“从此,朝廷用人不再依据才能高下,而‘校其一婚一宦,以为升降’”,这“对北魏的灭亡起了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因此,对它“是应该批判而不应肯定的”.笔者认为,这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商代在盘庚迁殷之前的农作制是生荒农作制;迁殷之后,生荒农作制向熟荒农作制过渡.西周的农作制是熟荒农作制.在这些农作制下都不可能产生直接生产者的小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施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不易之地”即连种制,同时要求改变定期分配土地的制度,于是出现了“爱(辕)田制”.这样,直接生产者对土地的短期使用变为长期占有.商鞅“制辕田”并没有确立小土地私有制,但已出现私有因素.此后,私有性逐渐加强,大约到了战国末年形成了自耕农的小土地私有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行.这是继一九八一年五月北京香山座谈会后,探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又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8.
西汉初期,诸侯王有很大的政治、经济权力.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后,“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这里的“租税”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至今仍异解纷纭.广泛的看法是,“租税”仅指地税,即封君(包括请诸王、列候等)以其封户拥有的土地面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税率(三十而税一)征收谷物,此外没有其他经济权力.有的同志则认为,封君征收的地税是半税,此外封君还有许多其他经济权力.本文拟对其中的几个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