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宽进严出”杨乃虹“宽进严出”是针对当前“万人争过独木桥”“一考定终生”的高考招生制度的弊端提出的一条改革现今高考招生制度的一条路子。改“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改革“基础教育”的现状,“宽进严出”无疑是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一“...  相似文献   
2.
中外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考评制度存在考评内容片面,方法简单;考评主体单一,缺乏学生、社会参与,考评主客体不平等;突出评价的鉴别功能,忽视发挥考评的引导、激励、反馈的育人功能等。应结合成人的学习特点,改革考试内容,丰富考试方式,实现考评管理的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生命存在的现状。生命涵义的丰富性,使生命教育成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个性、探求与认识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以及实现天地人我和谐共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在以自身教育、他人教育、自然教育和宇宙教育为内容的理论目标构建的基础上,学校应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采用阅读赏析、实践体验、随机通达等教学方式,引导教育学生在思考体味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他人,关怀生命。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对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是当今时代赋予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生命教育以生命为主线,以探求与认识生命意义、尊重生命个性、热爱并提升生命价值、实现天地人我和谐共融为目标,以在学校开展生动多样的生命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与评价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成人高等教育的考试与评价存在着严重的“唯文凭主义”的价值取向,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终身教育理念相悖。影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价值取向的因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教育因素。重构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与评价的价值取向,需要树立正确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观,建立新型的教育评价模式,并进行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一直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德育本是大学精神所应含之意,然而作为对西方列强挑战在文化上的反应,道德教育近代以来在大学教育中严重失位。“五四”以来中国科学主义话语的盛行,使科学具有无需审视的固有权威,另一方面,也使科学丧失了自身反思的特征。于是,大学陷入了对科学的片面追求,德性教育逐渐削弱,中国的大学精神与大学德育逐渐趋于分野。二大学的使命和功能决定了它必须是一个理想化的所在,师生必须尽可能地享有追求真理、激发思想的自由权利,大学这一功…  相似文献   
7.
江苏高师类学校规模效益分析杨乃虹一、问题的提出江苏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近百年来,江苏的师范教育走过了坎坷而又辉煌的历程,如今,江苏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又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1985年,江苏省提出把发展教育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对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是当今时代赋予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生命教育以生命为主线,以探求与认识生命意义、尊重生命个性、热爱并提升生命价值、实现天地人我和谐共融为目标,以在学校开展生动多样的生命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分类、多维复合考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考评信度危机的解决,应当参照当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评价的价值“判断”本质、建构主义的评价标准、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启示、质性评价对评价手段的丰富,为考评方案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成教函授学员学习成绩的考评可以采取分类、多维复合考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是合作精神、参与规则和信任,它为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构建理想的现代大学文化提供了新的视野。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塑造应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平台,在沟通、对话中发展创新、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学术氛围,应对环境文化建设中的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进行人本化管理,从而构建和谐的现代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