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对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探索,在从宏观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结构变迁和功能重建等重大问题的同时,也注意探究资本主义微观政治统治的问题,这种统治被看成是一个从心理结构的内侵到对思想观念的调适、从意识渗透到行为控制、从日常操劳的训导到生活方式的框范等不同层面的总体统治;它具有内在、具体、持续的特性和功效。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微观政治的分析表明资本主义对自然的开发同对人的控制性利用是同一的;而对微观政治的教育学发生机制的忽略则表明了其微观政治思想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是一个背离启蒙初衷的受操纵受控制的生存,这在20世纪中期之后具体突现为技术控制和消费控制两大鲜明主题。技术控制是技术行使政治整合功能而形成的对人的直接控制;消费控制是消费衍生政治的秩序规范功能而形成的对人的间接控制。两种控制既有政治根源,是政治之功能扩张的结果,又有教育的根源,在根本上是教育具体参与运作的结果。西方社会控制的教育根源证明,西方社会的教育即使不是作为意识形态存在,但至少承担着意识形态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针对天津市1997-2011年的能源利用状况,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和C-D生产函数法,建立能源回弹效应模型,测算天津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而对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天津市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在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应当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运用政府管制、能源价格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费来控制能源回弹效应,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思想是一个贯穿于20世纪不同思想家中的核心主题,在危机和革命时期注重对革命意识的唤醒,在社会繁荣时期注重对资本主义统治机制的揭示,作为马克思新型启蒙在20世纪的延续,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开启了新的向度,为人们展陈了资本主义的多维复杂性,并带来了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涉及人的整体素质提升、健全人格塑造、道德情怀和政治抱负建构,其最终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育成完整的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着操作主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有价值的实现,甚至引起学习者的一些负面情绪。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方法论这一角度进行思考,注重理论原型和理论模型的层分审视,运用境遇并置和场景比较的方法进行动态分析,突出价值构境的系统引导,实施有效教学,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哲学理论课的经验型教学越来越显露出不能适应需要、效率低下等弊端,改革哲学理论课教学,使哲学理论课发挥其适应时代的理性引导价值,迫在眉睫。反思型教学法,注重互动和信息反馈,注重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以突显学生务实、自为和创造性为目的开展教学,对增强哲学理论课的功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教育价值观倡导对现代性教育的超越,在否弃现代性教育的弊端的过程中,主张差异化、多样化的教育建构;主张事实本位、问题优先和实践至上等观念对于教育运行所具有的再生功能;主张教育的过程性对于人的成全和完善的意义。这些主张对于促进教育在后现代处境下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人民的共同精神图式,也是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奋斗的系统性的目标工程。高校人才培育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关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而要求每位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彰显人文关怀。其中,大学通识课对学生进行广泛而直接的价值观引导,必须把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性、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人文关怀贯穿于每一次教学活动中,以便突现其对强国富民之人才培养的应有价值,为实现中国梦的美好图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科研究生教育规模化发展带来研究生数量、质量、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预示着文科研究生教育需要进行内涵改革和体制改革,其中,实现文科研究生的学术转型是重要的一环,它涉及文科研究生个体对大学术、大视野和多才能的转型,也涉及培养模式的配套改革,而建构新型培养方案和共同体培养模式是实现文科研究生教育之学术转型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性"教育是人类现代化成就的重要维度,对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同西方现代性日渐暴露出局限并陷入困境一样,西方"现代性"教育也突现出它的结构偏失、价值偏失、意义偏失和生存偏失,它们孕生于现代教育的惯常运作之中,直接或间接地遏制了教育本身应有的活力,使当代教育的促进生产力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关系丧失,使教育的人本关怀的核心目标被疏离。克服现代性教育的偏失,需要在朝向后现代的进程中,吸取后现代性的创见,谋求现代性教育重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