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庆元教授的新著《语文教育哲学研究》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尝试创建中国语文教育哲学的学术专著。这部学术专著凝聚了周先生一直以来对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是其在追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卷出现了两个特别吸引媒体和公众眼球的热点,长时间刺激人们的兴奋中枢,从而成为每年高考必炒的附加产品。一是高考满分作文。每年高考后,新鲜出炉的满分作文让学生、教师、家长等争相传观,乐此不疲。二是零分作文。也许是受满分作文的启发,大概从2004年起,零分作文不断地出现在各大媒体。有的网站甚至打出了征集零分作文的通告。  相似文献   
3.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知识性美育这个问题呢?是基于在教学系统中美育的历史遭遇和现实状况。与知识性德育的现状比较,知识性美育还远远不够。知识性德育是以书本及课堂教学为基本特征的,尽管有种种不足,但它在认知领域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等观念,人们储备了丰富的知识和达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杨云萍 《湖南教育》2008,(10):23-25
教育评价是英语Educational E—valuation的意译。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我国很早就有了语文教育评价,《学记》里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操作办法,我国的语文教育评价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经验。由于教育评价学肇始于西方,我们又从学科意义上借鉴了西方的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在综合中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语文教育评价研究近些年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5.
学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学科教育,是时代前进的实然结果;学科教育改革,是时代变革的应然要求。实现学科教育改革,要进行理论变革,更新学科教育理念;进行体制创新,强化学科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在学生整个语文教学生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学语文少了趣味性,难度加大,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所以教师需要重新寻找中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多元化教学是目前较流行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维上进行转变,采用多种方式来设置不同的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标。本文简述多元化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鼓励其他教师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达到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2008年江西省高考作文命题系交际信息学视野下的“实用交际作文”,其写作任务表述直白具体,减少了审题失误;其给出的任务有一定难度,测试的区分度可以保障。其对表达者、接受者、交际意图及交际的时空与文化背景等作出适当限定,既可以有效防止套作或宿构,又可以促进考生正常发挥写作水平,从而确保测试的信度。“实用交际作文”是全球化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新成果.对高校人才选拔与中学作文教学都将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够明晰。分析合作学习产生的背景、范围、目的、特点和效果等要素,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它在古代教育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并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指出在编写理念上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在选文上“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现代化、时代性、典范性成为了教科书编写中价值取向的关键概念。人教2004版的高中语  相似文献   
10.
专题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文化视野下的专题教学模式具有四大特点:以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为教学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编排教材;倡导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重视课程的文化功能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