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1.
一次,我陪同一位学者访问德国洪堡大学并与校方会谈,他提出了几个问题":你们大学没有围墙和门卫,万一有闲杂人员进来怎么办?你们的安全措施是怎么落实的?如果有非本校学生进来蹭课,占用本校教学资源怎么办?"校方回答":我们不理解什么是闲杂人员,任何人都有权来大学参观、访问、听课。当然,没有注册的学生不能参加考试,也拿不到毕业证书。至于安全措施,警方会负责落实,迄今为止本校没有发生过大的暴力案件。至于外校学生或其他人来听课,我们都欢迎。我们也无权拒绝任何人来大学听课,因为他们是纳税  相似文献   
2.
杨佩昌 《留学生》2011,(4):56-56
德国是个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说到奔驰,BMW.西门子……没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于核子反应炉中最好的核心泵就是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杨佩昌 《教师博览》2013,(12):24-25
<正>德国人有全世界最为夸张的休假印象中,经常被问及的问题是,德国统一后东西德之间是否还存在差别?对此,我往往会这样回答:两德之问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了,但如果仔细观察,总还能发现一些痕迹。去年年初,我与一位企业家朋友自驾游德国,从柏林前往法兰克福的路途中,他问道:东西德分界线在什么地方?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说:"有什么样的考试,就有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换个角度看考试的"指挥棒效应",不同国家的"高考"有不同的命题诉求。让我们放眼世界,看看"洋高考"的部分考题吧。  相似文献   
5.
杨佩昌 《教育》2015,(8):76-77
"妈妈,我想要一块巧克力糖!"孩子大声叫喊。"嘘,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这星期我们计划要买的东西已经全在这里了。"说着,这位德国妈妈指了指购物筐,"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块巧克力糖的话,你可以去买。如果没有,那你就只能放弃了。"孩子眨了眨双眼,无奈却顺从地跟随着妈妈去了收银台。这是在德国超市发生的一幕。德国家长习惯于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  相似文献   
6.
我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做学术访问期间,住在湖边的一套公寓里。湖四周是宽阔的大草坪,我习惯坐在咖啡馆的凉棚下观察草坪上的人,离我不远处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我走过去和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诉我,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我问:"你们不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学习班?"男士回答:"我们这里:幼儿学习班是被禁止的,孩  相似文献   
7.
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做学术访问期间,住在湖边的一套公寓里。离公寓不远,有一个小沙坪,里面有一些儿童玩耍的设施。每次经过这个地方,总会看到三四个小孩在沙坪里面玩耍。旁边站着一位女士,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孩子,即使孩子满脸的泥沙,衣服上到处是沙子,她也不干涉。  相似文献   
8.
据本人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德国共有一百多人获得诺贝尔奖。如果把移民美国、加拿大的德裔算上,获奖人数将突破200大关。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来自研究型的综合大学,其中哥廷根大学44人、洪堡大学29人、维尔茨堡大学14人(包括5位短期研究学者)、海德堡大学10人、弗莱堡大学9人、图宾根大学7人、莱比锡大学6人,此外还有其他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未列入统计。  相似文献   
9.
杨佩昌 《教师博览》2012,(12):44-45
2010年夏天,我带领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前往慕尼黑理工大学访问,参加该校主办的企业精细化管理培训。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访问中出现的一段对话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刚走到大楼门口,一位企业家突然问:"这是大学吗?"我回答:"为什么不是?门口不是有牌子吗?"这位企业家以不信任的口吻反问:"既然是大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