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启锋 《中国德育》2013,(15):70-71
周三在八年级六班上思想品德课,正要开口讲授《走依法治国之路》时,我隐隐约约听到有学生在讲台下面窃窃私语。定睛一看,原来是班级的"说话大王"—王福平正绘声绘色地向同座位描述着什么事情。我见势引导:"王福平,你上来给同学们讲一讲?""行!"字音未落,只见他大步流星地走到讲桌前,信誓旦旦地说:"同学们,今天就让杨老师好好休息一节课,我来给大家讲讲如何走好依法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3.
杨启锋 《山东教育》2014,(10):35-35
作文评语是师生进行写作沟通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但现行的作文评语专注于学生习作结果等级的呈现,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没有充分向学生开放,被封闭起来,进而疏远了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距离。很多语文教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给学生作文下的评语,常常被学生“熟视无睹”,甚至看也不看。只能躺在习作里“睡大觉”,孩子们也无法从评语中获取写作的“养分”,导致作文评价的作用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广大农村学校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之中,学校教育要实现科学发展.理应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增强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而人才最终是要回归社会,为社会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重温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这句至理名言又有了新的体会。《论语》中记载:一次,公孙朝问子贡,孔子这么有学问,不知他师从何人?子贡回答说,孔子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孔子认为,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有德行的人认识其大处,德行不深甚至没有德行的人也能认识其小处,无论“贤”还是“不贤”,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的体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6.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云南省巧家县东坪乡某学校13名初中生被两名教师殴打近3个小时,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次日被送往医院治疗.巧家县教育局称,事发前这13名学生编孝歌唱骂教师,老师因过分激动用绝缘电线抽打学生.  相似文献   
7.
杨启锋 《湖南教育》2014,(12):46-47
当前很多学校把开发和应用德育课程作为育人的新平台,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课程呈现的案例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殊不知,德育课程要真正发挥出育人化人效果,需要创造性地用活现实中的德育资源,尤其是那些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德育资源。换言之,要在生活场中完成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很多地方的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大力推行新任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对辖区内的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开展为期数天的短期任职资格培训,以期让"新手"校长们走上领导岗位后能够得心应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说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可见,只有努力造就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9.
“你怎么考了这么点分数,平时怎么学的?”每当考试过后,教师训斥学生考分低的场景司空见惯。从考试入手诊断学生学习偏差和不足,引导学生查漏补缺,看似正常的逻辑,却违背学生成长规律。考试只是教学手段之一,分数仅是检验教育成效的数据,教师怎能把追逐高分作为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0.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它可以轻松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但是,制度规范一旦僵化或形式化地被运作,只重视其标准、模式、经验和方法等,便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例如,当前一些人在教育管理中推行"七不能、八不要、九不准……"事无巨细的规定无时无刻不映入我们的眼帘。学校管理者们总是希望通过缜密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师生的言行,为切实规范和矫正行为偏差,堆砌起一道道厚厚的制度"围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