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层次处理杨如林一、不同生源层次的课堂教学处理学生入学成绩差距大,使课堂教学中学生识别地理概念、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应用地理规律、分析各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为此,我们一方面根据人学分数段分班,体现总体层次的格局;另...  相似文献   
2.
风光摄影的原始素材来自于大自然,风光摄影就是在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中发现美、崇尚美,借物咏志,写景抒情,由自然美引申为精神审美,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风光摄影是创作主体内在精神外化的产物,其基本的审美形态是优美与崇高.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表现在理论上,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表现在实践上,素质教育则是一种活动,需要由一定的人即素质教育的实施本体去实践、实施、推进和完成。摄影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和技术,涉及光学、电子、化学、政治、新闻、美术、音乐、文学等综合知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因此,在大中小学开展摄影教育其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时代变迁与社会转型必将引发学校教育的目标位移和学校组织的深层变革。基于"科层制"基础上的班级组织结构消解了人的主体意识与创新潜能,遮蔽了班级组织的生命蕴涵。时代呼吁学校重新确立育人为本、维持公平、关注生活的价值取向,实现班级管理范式从"自上而下、命令—服从、中心—外围"转向"主体参与、合作—对话、无中心"。  相似文献   
5.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线性规律□杨如林地理教学中分析课本知识逻辑结构联系即知识体系的形成非常重要,因为教师能否明确课本知识体系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生动地掌握知识体系,摆脱支离破碎地掌握知识的状况,也关系到教师更好地确定教学重点。高中地理教学中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学习能否抱有积极肯定的情感。主要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情绪感染,教师的这些活动单靠课堂教学中师生接触是不够的(中学地理课时较少),还必须在课外活动中接触学生,关心学生,诱导学生好好学习。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7.
组织开发地理课外活动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驱力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接受性 ,使课内外知识互相促进、互相迁移形成积极的互辐射效应。但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时也经常会碰到课内外知识相互干扰的负面效应的现象 ,如 :学生通过“工矿企业对环境污染的调查”发现本镇水泥厂、印染厂厂址与布局与书本上工业布局原则是吻合的 ,也有学生认为在水泥厂的下风口、印染厂的下游也有少数居民农户 ,难道他们应该受污染吗 ?进而提出书本上的工业布局原则是否正确的质疑等等。我们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进行实际调查时发现如下情况 :活动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