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编辑同志: 心理学学习通信正在讨论思维问题,我想就此提出一个问题请教你们,这就是什么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有哪些思维方式,以便使我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此致敬礼湖北陈志理 1987.12.10陈志理同志: 我们在工作、学习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什么叫“解决问题”呢?“解决问题”是个普通的术语,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解决问题是一种高级  相似文献   
2.
简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唐卫海,杨孟萍社会学习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理论。它的创始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一)。班杜拉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由于他的创造性研究工作使他在心理学界树立了很...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初中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思维规律,我们从1982年开始进行有关数学概念测验、研究以来,先后进行过四次团体测验.涉及好、中、差三类学生14个班,885名学生.对“有理数”“根式”“函数”的测验,我们作了标准化的测试工作;提出并验证了中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  相似文献   
4.
三、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兴趣是在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青少年的知识范围和生活经验显著扩大,使他们有可能更广泛地去选择有趣的知识和活动。例如,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情节复杂、内容生动、描写战争和惊险场面的文艺作品,观看这方面的戏剧和电影,喜欢讲述小说中的有趣情节。我曾发现几个中学生坐在一起争着讲述《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从上午八点多钟一直讲到近十二点;有时比赛着背诵《水浒》中一百零八个有名人物的姓名和绰号。广泛的学习兴趣是青少年求知欲旺盛的具体表现,是取得丰富知识,学好有关学科的推动力量。十四岁的少年大学生叶剑平从小就有着广泛的兴趣,他擅长绘画,爱好体育,喜欢拉二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为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尽快地发现和培养人材。最近,我们对天津市中学生数学竞赛部分优胜者及其家庭和学校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访问。他们聪明才智的早期表现和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中的许多人,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影响的不尽相同,都各自有着独特的个性,但在智力和才能的早期表现上则有其共性,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挫折,是指人们的需要,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可以在实验室的实验中和日常生活里观察到。如美国心理学家塞尔斯和马奎斯等人,让饥饿的幼儿喝牛奶,有的让能喝饱,有的让喝半饱,有的喝了几口时,实验者就把牛奶拿走。从而使这些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不相同。研究者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表明,他们的挫折反应的程度大小与挫折前所喝牛奶量的多少呈很高的负相关,即喝的较多的幼儿其挫折反应较弱;喝的较少的其挫折反应较强。原因很简单,幼儿越是饥饿,喝牛奶的动机越强烈,其需要未被满足的程度就越大。六十年代初,心理学家对成人也做过类似的研究,发现成人也有同样的情绪反应。这些研究表明,需要未能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表现  相似文献   
7.
当前,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在为“四化”努力学习,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由于他们知识经验不足,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凭借这种能力自行求知,攀登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小学生学习行为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中小学生学习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可概括为三类:一是侧重主观因素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注意力。二是侧重客观因素的学习气氛。三是受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的学习压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和注意力的培养,创建一个有适度学习压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集体,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9.
关于有理数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国内外均有人作过研究。与本研究有较直接关系的,是1960年茅于燕等的《五,六年级学生掌握代数‘有理数’部分的心理特点》的实验研究。该研究提出了掌握有理数知识的指标问题:掌握有理数法则的指标是会运算和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正负数概念的指标是真正理解“正负数就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互译”、“判断”、“举例”三种形式考察学生掌握负数概念的深度。本研究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通过测验的方法来探讨初一学生掌握“有理数”概念的心理规律,并据此提出掌握“有理数”概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教师——人类智慧的开拓者,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材的历史重任。为了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就是知人善教。“知人”是对人的深刻了解,是“善教”的前提;“善教”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和恰当的教育方法,二者的结合就能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这个教育的一般规律也横遭“四人帮”践踏,至今余毒尚存,如教育工作上的“大锅烩”、“成人化”、形式主义等就是。我们要想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研究和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年令特征。青少年期(十二、三岁——十七、八岁)相当于初、高中阶段。这是一个过渡期,即由少年向成年过渡,在此期间,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起着急剧的变化。总的说是:既带有童年的痕迹(孩子气),也出现了成人的萌芽(小大人)。新中国的青少年的年令特征,指的是在社会主义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