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易参同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书,在历代都得到很高的评价,有"万古丹经王"的美誉。但是学界对此书的书名、作者、年代、版本、性质等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试对这些问题一一加以辨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书名。《周易参同契》书名中"周易"二字系后世所加,成书时,仅名《参同契》。"参同契"三字含义,历代皆有分歧。朱熹以前,多以"参"为"杂"意。至元代俞琰始以"三"  相似文献   
2.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3.
天津社科院历史所资深研究员涂宗涛先生新著《苹楼藏书琐谈》,报道了涂老所藏部分古籍的概貌,既可与同好者进行交流,也可为古籍普查工作提供一些线索.学术提倡“短、实、新”,涂老另一新著《文史纵横谈》,所收文章大多为一千至一千五百字短文,篇幅虽短,然皆扎实而有新意.涂老作为传统文史检索的专家,查阅“蔡威”出典的周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籍数字化工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权至上”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总框架。“王权至上”之历史现象的形成与儒家“天人感应”理论和宗法观念对国人精神生活的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儒家教化的长期渗透影响下,“王权至上”成为人们不假思索而接受的“理所当然”的信条。人们毫不吝啬地把社会性的精神权威“道”与“圣”虔诚地奉献给了“天”的代表——至高无上的君王。人们的宗教情结寄托在世俗君王的身上。世俗的君王成了人们信奉的最大教主。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宗教神权始终是依附、屈从于世俗王权的,既不可能与王权分庭抗礼,更不可能凌驾于王权之上。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兴衰轨迹,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述了黄宗羲、黄宗炎、毛奇龄和胡渭等清代学者对“河图”“洛书”的考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1)以“一六居下”和“戴九履一”两种图式为先秦文献所记载的“河图”“洛书”,缺乏史料依据,难以使人信服:(2)清代学者对“河图”“洛书”的考据成果符合辨伪通例,值得重视:(3)“一六居下”和“戴九履一”两种图式虽非无源之水,但只宜称“大衍图”“九宫图”,不必托名“河图”“洛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