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体育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沁园春·雪》首次发表的政治效应杨有业众所周知,毛泽东诗词的第一次集中的公开发表,是1957年初发表在臧克家主编的《诗刊》创刊号上,共18首并附信一封。然而,其中的《沁园春·雪》(以下简称“雪”词),却早在12年前,即1945年11月14日就已经公...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百色地区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125名和本地区普通中小学生227名进行心电图对照比较分析,对照结果表明,心率、QRS时限、Q—T间期、T波电压、Rv_5+Sv_1和RV_1+Sv_5差别有高度的显著性(P<0.01)。P波时限、P波电压、P一R间期基本近似(P>0.05)。这对于探讨和了解我地区少数民族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和同龄组健康少年心电图变化差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小说抱着“利用它的力量,来改造社会”(1)的鲁迅先生,“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2).而小说《药》,正是作者借用——人血馒头,开给当时改革社会家们的一付良剂.关于这篇小说“表现的深切”(3)本文不打算去探讨;就是“格式的特别”(4),也不想全面去研究.今天,本文仅就人物刻划方面,略谈一、二,以求教于同志们.那么,《药》的人物刻划,究竟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呢?我认为,这就是作者惊人的简练,抓特征,重神似,而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之余地.正象作者自己说的:“我力避行文的  相似文献   
4.
从一九○六年起,藤野先生与鲁迅师生“惜别”后,二人身居异国,未曾见面.但也并不是“杳无消息”的.就连鲁迅的照相,藤野先生也是见到的.不过那已不再是一个莘莘学子,而是伟大的作家,印在日本翻译出版的《鲁迅选集》扉页上的作者头象罢了.那末,到底是谁成人之美,鸿雁捎书的呢?原来还是鲁迅的《藤野先生》这篇不朽的文章,经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译《鲁迅选集》,在日本出版后沟通起来的.真是无巧不成书,解铃还是系铃人哪!说来话长,还是从头说起吧.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曹禺剧作潜台词的艺术魅力来源于戏剧人物冲突中的险、恨、悲相交织的内容,指出了曹剧中《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中的潜台词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二年,当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刚刚在井岗山点燃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时,已经成为共产主义者的鲁迅,编写他杂文中战斗力最强的《二心集》时,在序言里满怀信心地预言说:“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却是的确的.”  相似文献   
7.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这是徐志摩诗中精品之一的《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一向以此诗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首次写赏折文章的对象,效果十分好.可是,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扰我.几届学生都说这是情人或恋人的告别诗.尽管这些大学生们刚刚离开中学,对徐志  相似文献   
8.
关于曹禺的剧作,有两点,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第一是唐弢先生在解放前讲的.他说:一位朋友看不起新文学作品,认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水浒红楼,百读不厌;而新文学作品,即使是名家巨著,读一遍后,再也不想读第二遍了.于是,唐弢先生就婉劝他先去试读一下曹禺先生的剧本,再来谈谈感想.结果,这位朋友后来不仅成了“曹禺迷”,而且连曹禺的戏也百看不厌了.第二是周恩来总理在解放后说的.那是在1962年二月十七日,他在紫光阁接见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时的讲话.他说:  相似文献   
9.
一、“耀高丘”之谜去年,闲翻《鲁迅先生纪念集》,在“函电” 一栏内,偶然发现:丁玲来函吊唁,却署名——耀高丘.就我的孤闻寡见,从没听说丁玲同志还有个笔名——耀高丘?自然,就与鲁迅《悼丁君》诗末一句“可怜无女耀高丘”联系起来了.那时,我产生了一个天真的想法:必是丁玲曾经用过“耀高丘”作笔名,当年鲁迅是知道的.因此,鲁迅在听了遥传丁玲不在人世之后,悲愤而写了《悼丁君》时,将“耀高丘”写进诗里去了.一年多以来,“耀高丘”三个字,不时在我脑中出现.一天,闲逛书店,一本书目映入眼帘,赫然两个字——《母亲》.我求售货员拿下一看,见是丁玲所著,如获至宝,立即买下.我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买回书后,总爱前后翻翻,看看序言、后记一类的文章.此  相似文献   
10.
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鬼子兵……——《东北抗战民歌》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流亡曲·在松花江上》正当他沉醉于将来有一天能带兵打仗的时候,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炮声,震醒了他终身当军官的美梦,并且,永远地改变了他人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