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实主义外交将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就是现实主义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抗美援朝等外交实践表明,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战略选择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国家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质上也维护了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普遍存在政府角色失位问题。政府必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通过完善财税政策,缩小地域、城乡公共文化差距,建立以公众为主体的公共文化考评体系等方式,实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角色的民本复归。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结成同盟关系。苏联出于其国内国际政治需要,对中国提供低息贷款、援建重点工程、开办合资公司及开展双边贸易等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这些经济援助客观上帮助中国逐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体系,也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布局也日趋合理。由于苏联的经济援助主要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两国政治关系出现裂痕势必影响经济关系,中苏同盟的基础实际上相当脆弱。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起社会阶层分化.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公平机制的缺失.文章从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持社会创造力的基本条件,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四个方面阐述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汉冶萍公司向湖北地方政府提出拨给象鼻山官矿的要求至少有3次,其中,1916年至1919年的一次延续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代表商方的汉冶萍公司与代表官方的湖北地方政府就象鼻山矿权案展开了一场博弈。利益之争是双方最主要的动因。双方动用所能用到的资源展开争斗,结果却两败俱伤。双方都不是最后的赢家,日本才是真正最大的获利者。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促进社会进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承继了这种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思想,为抗Et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Et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依法执政有利于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积极总结.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在强调依法执政的同时,必须要依据中国的国情,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这样,依法执政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两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积怨、中国领导人对美帝国主义本质的清醒认识以及美国政府对新中国的态度,这些决定了中国最终选择了反美外交战略。反美外交战略确立后,中国从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以及中南半岛三个方向采取措施,坚决反击美国对中国构成的安全威胁。实践证明,建国初期的反美外交战略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