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经之路,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但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其原因之一在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对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重视不够。故而应在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同时公民也要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去,使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民生建设主张,形成了丰富的民生思想。正如历史的发展要经历不同过程一样,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历史背景环境的影响而经历了不同阶段。总体来讲,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中共创立到土地革命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形成时期;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成熟时期;三是新中国成立后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
民生建设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民生政策在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意义。从对民生理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惠"是古代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特征,这也是维护"君本"和"民本"之间主从关系的真实写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的民生建设主要集中于救荒、养老和扶贫三个方面,从中折射出民生政策在处理国家与社会、道德与欲望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积极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