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积极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新理念,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激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11课。本课的教学任务可以从它的三维目标中加以认识:1.认知目标:感受父母生活的辛劳,明白自己有责任为父母分担一些事情;2.情感目标:体谅家长的难处,激起对父母的感激之情;3.行为目标:学会关心父母,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相似文献   
3.
一、鼓励思维的多元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的思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活经历及情绪体验等等的不同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学生既可以对文本产生认同、共鸣 ,也可以对文本进行质疑、批判。所以 ,阅读命题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要求 ,提倡多角度地阅读 ,创造性地阅读 ,在阅读中展开想像和联想 ,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创新 ,以形成最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如 :“读了《滥竽充数》这篇课文 ,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可以答“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靠骗人过日子太不好”;也可以答“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