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研究课题已经选定,实验设计一旦提出以后,要慎重考虑的,就是实验对象了.实验对象也称被试.在教育实验中,一般指学生.我们的研究对象,队伍庞大,类型复杂.譬如研究小学六年级学生吧,上海一个区县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有多少?数以千计.全上海、全国又有多少?数以万计,十万计,百万计!这么庞大的队伍,组成了我们的研究对象总体,显然,我们无法把他们全部纳入自己的研究之中.所以,就只能抽样.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研究的样本,然后用对被抽取的样本  相似文献   
2.
八.实验设计的类型标准实验和准实验;单因子、多因子实验;单组、等组、轮组实验实验设计以其周密性和标准化程度,可分成标准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以其实施时控制因子的多寡,可分成单因子和多因子设计;以其组织类型,又可分成单组、等组、轮组设计.教育实验研究的任务是,探明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而探明因果关系的最有效手段正是教育实验.严格地说,断言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联系,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它排除相反可能的存在.但现实情形是,任何论断,只要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得来,或从设计得并不十分周密的实验中归纳得来,那就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可靠性,即使有过成千上万次的验证,但只要有一个反例,便足以否定那个全称肯定式的论断.所以,在上述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十分重要。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或条件的限制,实验教学至今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更是实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七、实验设计从何而来?——兼谈实验动机和实验假设六十年前,有位教育实验专家说过:"假如允许我用六个小时去完成一次实验的话我一定用五个小时做实验设计,而只留一个小时实施观察."可见,实验前的周密准备,是事关实验成败的一项决定性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万吨巨轮下海行,都需要事前为它们设计兰图;一个教育实验在施行前,也必须要由研究者为之设计兰图,这兰图的名称就叫实验设计.考察一个教育实验的质量往往看三条:一看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周密;二看研究者执行这个实验设计的全过程是否走样(根据实验进展情况而作的调节除外);三看这个实验设计是否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5.
有个研究报告证实:学生的写字成绩与学习成绩有很大关系,字写得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好.结论一出,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针锋相对地举出大量实例证实:字写得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好;字写得差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差.一番争论引出了一个问题:判断事实或现象(写字成绩和学习成绩)之间因果联系的条件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搞教育实验的同志是必须弄清楚的.有位实验研究者说了下面段话:"任何一门学科都力求探明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探明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正是教育实验,放弃了实验,也就是放弃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是老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从我区目前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教师通过讲解把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再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知识。我们称之为“讲解”。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担负着全区学科教学研究的任务,需要定期了解和分析基层学校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研究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这件工作的关键在于每次抽样检查能有一份既科学、合理,又能体现大纲要求的试卷。怎样分析试卷命题的质量呢?这个问题已提到我们每个教研员的面前。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为了在教学中落实“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必须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在教学中常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教师通过讲解把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再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一般称之  相似文献   
9.
我敬佩攀登者不畏艰难困苦勇猛向前的精神.我原是数学教研员,很想通过自己的工作,把区里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推广开去.可是,总觉得花了许多力气,却达不到予期效果,为什么我们的教研工作那么软弱无力?我脑子里这个问号久久无法消除.三年前,市教育科研所举办了科研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班"取样,配组;统计,测量……"听得我似懂非懂,但此时,我已感觉到只有用科研来指导教研,才能找到出路.我  相似文献   
10.
一堂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教"先乘除后加减"法则.教师让学生看书、质疑.几分钟之后,一个小男孩举手了:"老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不规定'先加减后乘除'呢?"执教的是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她讲了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小明到文具店买7支铅笔,每支8分钱;又买6本练习本,每本6分钱,他要付钱,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同学们回答:应"先做乘法后做加法".不料,有一些小朋友也举了生活中的实例.有个女孩说:"星期天我和妹妹到文具店买铅笔,我买8支,妹妹买5支,每支8分钱.那么,付钱的时候怎么算方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