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学是人学。它的描写对象主要是人。对于叙事性的作品,诸如小说、戏剧、电影、叙事诗等来说,尤其是这样。因此,一部叙事作品成败的关键,主要是取决于人物塑造的得失。周总理十分重视人物的塑造,在一些讲话中,批评了当时在人物塑造问题上的一些极左的观点,同时,正面阐述了人物塑造上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今天,我们重温用总理的这些论述,对肃清“四人帮”的流毒,解放思想,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读书与创作     
当前,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但质量亟待提高。要想提高质量,不仅要重视深入生活,而且还要重视读书。宋朝学者刘彝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同等重要。为什么要读万卷书呢?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一语道破了读书与创作的密切关系。古今中外的伟大作家,无不是认真读书的。司马迁也是一个学富五车的文学家。他“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岁开始漫游考查,当了太史令后,为了完成先父司马谈的未竟之业——撰写《史记》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镜子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时,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周恩来同志发展了列宁的观点,把托尔斯泰称为“时代的镜子”;普希金则把民歌称为时代的镜子。把他们的话加以引伸,那就可以说:一文学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镜子的基本用途,就是古人说的:“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为此,镜子必须力求准确、真实。我们把文学比作镜子,就是要强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韩握,八岁能诗。他的父亲韩瞻,与李商隐是同年进士,又是连襟。公元851年,李商隐赴梓州为节度书记时,韩握随其父前往送行。他即席作了一首诗送李商隐,这首诗写得不错,在坐的宾客都很吃惊。李商隐也很赏识这首诗,五年之后,还经常追吟诗中“连宵侍坐俳徊久”之句,认  相似文献   
5.
本从三个方面重新认识袁嘉谷:一、经济特科以策论取士,而常科以八股取士,所以经济特科第一名比常科状元强;二、袁嘉谷忧国忧民,洞达中外时事;三、袁嘉谷对历代统治阶级重农抑商持批评态度,对商业的作用有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弓鱼 大理洱海盛产佳鱼.著名的有弓鱼、丙穴鱼、桃花鱼等.但有关这三种鱼的介绍不够,人们对它们知之不多.对弓鱼的介绍文字虽多一些,但多是人云亦云,而且仅限于对其外形的描述,缺乏科学的解释,如弓鱼在鱼类学上属于哪一个纲,哪一个科,解剖学上有什么特征?均未涉及,读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古人缺乏鱼类学知识,情有可原,今人就不应该如此了.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种友好关系得到了新的发展。1972年,中日两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揭开了中日友谊新的一页。1979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今年五月,华国锋同志满载着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访问了日本,又带回了日本人民的深情厚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与日俱增,代代相传。在中日友谊史上,黄遵宪是个值得一提的人物。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梅县人。他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活动家、外交家。29岁从事外交工作,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引用《宋史·大理国传》,方志《云南通志·云南府·古迹》,碑刻《战后修复孔子庙碑记》、《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孟孝琚碑》等有关史料,驳斥了《元史·张立道传》以及倪辂、梁绍壬等,“元代之前,云南人不知孔子”之谬说,提出“云南尊孔最迟始于东汉章帝元和年间。”  相似文献   
9.
屈原与民歌     
屈原是我国诗壇上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他的光辉诗篇《离骚》,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伟大作品,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他在诗歌创作中的伟大成就,是和他向民歌学习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教育不发达的古代,家庭教育占着重要地位。很多名人的成才,都与严格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在学校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且也是学校教育的先导。孩子在入学前要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这自不待言;入学以后,也要伴之以家庭教育;即使长大成人,父母也不能不随时进行教育。在这方而古人积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