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培养以及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贴壁后定向诱导培养2周。以CD34、CD133、VEGFR-2、vWF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法以及Dil-acLDL结合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鉴定EPCs。结果:贴壁细胞经培养诱导后3d开始伸展,4~7 d形成细胞集落,10~21 d增殖加速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并出现条索状结构且呈“微血管样“排列生长。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D34、CD133、VEGFR-2、vWF阳性,Dil-acLDL联合FITC-UEA-1双染阳性。结论: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后可以表现出部分内皮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逝川》是迟子建一贯坚持的“用温情表达辛酸”的佳作,对平凡人生的诗意发现,对人性的单纯美好的咏叹,对沉重生命的无奈和超脱,以及诗化的叙述结构和语言使它具有一种诗歌般唯美忧伤的气质。而四处弥漫的神秘气息和悲悯情怀又使它具有深刻意蕴和神话色彩。文章从这两个侧面来赏析《逝川》。  相似文献   
3.
我家的鞋子     
我放学回到家,进了门口,把鞋子脱(tuō)下,和大人们的鞋摆(bǎi)在一起。半夜里,我起来上厕所(cè suǒ),经过鞋柜(ɡuì),看到大大小小的鞋像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4.
屈原和毛泽东是中国古代和现代两位开一代诗风,颇有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都享受着湘楚风物的滋育,深受湘楚文化的影响.屈原<离骚>等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众多作家;毛泽东的诗词是对屈赋的继承和超越,他的<蝾恋花·答李淑一>等作品,开拓了一条用古典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史传文学家。他一生都心系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人生追求,花费了一生的精力,终于在有生之年写成了一部巨著——《史记》。《史记》中表现了司马迁具有先进的历史观、民族观和经济观,他的这些先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简 《华章》2012,(21)
“三言”、“二拍”中独具个性的风尘女子形象,是研究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时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作品中的风尘女子形象真实丰满,有血有肉.她们堕入风尘并非自愿,出卖肉体却不出卖灵魂,不失做人的底线和尊严.她与很多人一样,具有令人称许的才能与品行;她与很多女孩子一样的聪明,懂得“找一个爱自己的人”的道理;她有烈女一样的气质,不惜以死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风尘女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贪生害义,是非不分,愧对自己的良心;一个人不能妄自菲薄,错过自己手中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一个人不能没有骨气,甘受屈辱,苟且偷生.风尘女子为历史留下的不仅仅是春花秋月的轻歌曼舞,还有人性善良等方面的意义与启发.  相似文献   
7.
天才诗人的造就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贬谪,这不幸的逆境造就了一代代的天才诗人。从先秦到明清的两千多年,一系列有成就的诗人,无不是因贬谪而创作了水平卓绝的贬谪诗,从而奠定了他们在诗坛的地位。屈原因"放逐"而著《离骚》,以香草美人比喻象征,开拓了我国诗歌创作寄情言志的传统;号称唐代"三大诗人"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韩愈,宋代的苏轼以及很多朝代的诗人,他们在逆境中创作的贬谪诗,堪称他们的代表作。贬谪诗写的是个人之遭遇,抒发的却是人间之真情;在艺术上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8.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该文从两方面论述了它的表现:一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直接继承,如集中识字的识字教学,熟读、精思、博览的阅读教学,多写多改、讲“放收”求“脱变”的写作教学,充满改革理念和时代生活气息的《语文标准》的课程目标,就渗透着这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教育思想。二是通过对传统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的借鉴,从而确立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课程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然而,它也没有抛弃传统,如“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综合性学习”学习方式中的实践性精神。  相似文献   
9.
分三个历史阶段论述诗歌“兴”的起源与发展概况:《诗经》时代为“兴”的源头,其本质是“起”,在于引起联想;战国秦汉是过渡期,人们认识到“兴”与“比”都有“喻”义,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表现手法;魏晋南北朝后,“兴”的本质是“感”,各种景物构成意境,抒情言志。不管哪个时期,“兴”的运用都是为了把内蕴的感情引发出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庄子》文本,论证了"三言"中的"重言"、"寓言"是一种文学样式,相当于今天的寓言文学艺术;"卮言"则指庄子寓言文学"无心"、自然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文体和艺术特征的关系,从而证明了主张"三言"是三种表现手法观点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