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基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该课程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而,介绍了学好这门课的一些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博给人们的行为方式带来了很大变化。首先,微博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微博改变了与朋友交流、沟通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与社会打交道的方式,为人们接触社会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其次,微博引发了人们社会性的转型:微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既有的"个体社会性"的观念,极大地促进了公民意识的普及与成熟,强化了公民的社会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3.
微博产生的初衷是用于公司内部的信息传达,但自产生后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平台。它打破了人类交流的方式,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充实了人们的交流内容,追踪、记录着人们的生活轨迹。目前微博运作的主要作用是:企业打造形象、推介产品的重要平台;个人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表达各种社会意见的重要渠道;改进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这种传播平台带着使用者个人的意志走向他人、走向社会,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进入自媒体时代,人类的又一次大解放。而这种全面解放的无限释放,最终导致社会组织结构与社会管理方式的某种程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第五媒体对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体均有影响,它一方面把这些电子媒体传播的信息再次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它在完成传播行为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文本需求,重新编辑信息,对其他电子媒体的内容进行"传播增值"。  相似文献   
5.
杨翠芳 《教师》2023,(15):117-119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发生了转变,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的,指的是要利用多样化的载体来开展教育活动。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究了全方位育人理念下高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路径。研究发现,教师可以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全方位育人的载体,同时要将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第五媒体概念的厘清,提出第五媒体研究必须具备传播史立场与价值,即媒介发展史的视野,意在强调处于第五媒体包围中的人性发展史的价值追寻。在此基础上,探讨第五媒体在人类整个传播史上,带给人的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并要研究与之相应的对第五媒体进行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与人文管理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一、美育的必要性 对于"语文",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它是语言文字的简称,有人说它是语盲文学的简称.我认为前者只看到了语文的表象,只认识到语文的工具性,没有认识到它的内在含义.语文其实是语青和文学,或者说是用语言来传达的文学.语言是其材料,文学是其成品;语言是其外壳,文学是其思想.语文的实质还是文学,是用语言表达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第五媒体手机短信的使用使得它和报纸媒体相互影响,表现为第五媒体向报纸媒体的渗透和嫁接。从第五媒体概念出发,简述了报纸媒体互相影响的几个方面。重点从短信报料与报纸的新闻线索、第五媒体与报纸媒体的传受互动、第五媒体与报纸媒体的文章变革,第五媒体与手机报的诞生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第五媒体使报纸媒体在外在呈现模式和内在文本结构,在自身容量诸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中,空间的生产始于身体的生产。作为一种肉身化的存在,现实世界中的空间生产以身体为起点和动力,但在虚拟世界中,由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会对原有的空间想象、空间生产、空间权力等方面产生变革式影响,随之可能带来身体能量使用不均、身体陷入象征物的囹圄之中、虚拟现实空间的“视觉化逻辑”压制着整个身体等问题,这些潜在的危机亟需更多能够结合虚拟与实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来阐释虚拟世界中的空间生产与身体问题,并以VR绘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技术逻辑、实践方式、具身经验,考察它所呈现的媒介功能、空间产品、社会关系,并着重突出“身体”在建构虚拟空间中的作用、意义与风险,从而引出一种关于身体哲学的节奏分析法,并在这些理论、实践基础之上,探讨建设中国特色虚拟空间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在一定的人类交往活动中形成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网络社会”也应该具有自己的道德。文章指出了网络社会面临的问题:诚信问题、文明问题、网络资源问题、个人隐私问题、非商业性网络问题等。论述了网络社会的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