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以中华书局本《后汉书》《三国志》《魏书》《南史》《太平御览》等典籍,校勘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符瑞志》,得拙见数则.  相似文献   
2.
三、研究成就(一)神话理论涉及神话理论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有关神话的定义和范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7]对神话这一概念作了基本的界定。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关于神话的定义得到了肯定即“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都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8]从文艺学角度给神话所下的定义,不适合于阶级社会产生的神话,为此,袁…  相似文献   
3.
杨胜朋  丁福林 《兰台世界》2012,(36):105-106
以中华书局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晋书》、《资治通鉴》、《太平御览》等典籍,校勘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百官志》,得陋见数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华书局1956年版《资治通鉴》为底本,参考中华书局版《宋书》、《南齐书》、《南史》等典籍,对《资治通鉴》及胡三省注中的3处行文,进行考订辨析.学力所限,恐有不当之处,肯请方家、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以“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文革”结束为分界点,经历了萌芽,建构,低迷,繁荣四个阶段。资料搜集由1920-1930年代的“整理国故”逐渐转向田间作业,建国后,形成搜集民间神话的高潮;在翻译介绍西方理论资料方面,也经历了从建国前简单的混合介绍到“文革”结束后分门别类的全面展开。中国神话学研究从理论到个体形象,从症状学特征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神话史学等方面的取得重大成果。港台神话研究1950年代突起,有“乾嘉”遗我,成绩斐然;国外的神话研究以日本,苏联为代表,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他各国的研究者在传播中国神话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胜朋 《文教资料》2011,(24):49-50
为了增强古典文献学这样说明性强的课程的教学效果,作者以为应该积极减弱其单调的说明介绍,采用叙事的授课方式,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切入授课进程。为了提高授课效益,甚至可以添加授课情节。同时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辅助手段彰显教学重点,摆脱一般性的琐碎的知识点,并佐以讨论辨析,寓教于乐。最后将古典文献学与当前的古籍收藏市场相关联,展现古典文献在当代的价值与影响,从功利的角度刺激学生对古典文献学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