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自我调节训练和自我信念在专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调节训练过程和激励性信念的循环阶段观认为,专家和新手在自我调节过程和信念上的表现是有差异的,专家在训练过程中会表现出高水平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动机性信念。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通过自我调节训练能够促进专长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以往,有关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一为以知识为代表的认知取向,二为以情绪、动机、信念为代表的非认知取向.认知取向揭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哪些特性对问题解决能力造成影响,如基本技能的自动化,陈述性知识的结构化和丰富化等特性.非认知取向侧重揭示情绪变量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相关,如兴趣、焦虑等.无论是认知取向研究还是非认知取向研究,两者都将影响问题解决的各要素进行割裂研究,无论哪一种因素都无法全面阐释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3.
如何获得专家表现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首先介绍专家及其特征,其次介绍经验、刻意训练在专家表现获得过程中的作用,然后介绍协调专家表现获得的机制,最后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数学信念是数学领域中主观性知识的一部分,是一个人的数学观,是个体处理数学和数学任务时持有的观点.学生的数学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问题解决上的表现.对学生数学信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年级差异研究,性别差异研究,数学信念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数学信念与数学学习之间的关系研究,干预研究和特殊群体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考试情绪,影响考生的考前准备、考中发挥和考后心 态调整。从考试情绪的三个维度出发,探讨考前、考中和考后三个 阶段中考生情绪的表现、原因和调节措施,可为考生从容面对考 试提供一种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述性知识、数学信念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以往,有关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一为以知识为代表的认知取向,二为以情绪、动机、信念为代表的非认知取向.认知取向揭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哪些特性对问题解决能力造成影响,如基本技能的自动化,陈述性知识的结构化和丰富化等特性.非认知取向侧重揭示情绪变量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相关,如兴趣、焦虑等.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初设计并传承至今的教育系统,主要围绕良好的教育管理,其理论假设与当时盛行的高效率理论相符合。它所支持的课程和教学模式以有关知识的本质、学习过程、不同学习能力等假设为基础,并深深扎根于当代学校的标准操作程序之中。在过去30年中,上述假设受到来自认知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挑战,因而导致构成学校改革这一核心的理论观念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在考试这一特定的环境下,意志力贯穿整个考试过程:考前,学生要排除外界环境的种种干扰,调节考试焦虑,把精力主要放在对所学课程的复习回顾上;考中,表现在克服紧张、记忆卡壳以及作弊等不良心理,采取一定策略,对考题认真做答;考后,则主要表现为理性看待考试成绩,适度调节考后情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