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一 )语素的概念出自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 ,现已在现代汉语语法、词汇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如何根据语素的定义确定一个形式是否语素 ,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通行的“同形替换法”检验的是语素的结合能力 ,然而一个音义结合体不一定具备与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结合的能力。正如我们所指出的 (杨锡彭 1993a,b) ,结合功能的标准解决不了偏义复音词、借形词的语素辨认问题。石安石 (1993)列举了结合指数为 1的“一用语素”。董为光 (1994)也对“两端替换法”质疑 ,认为语素的构词利用率高低悬殊 ,有一些近于“一次性”使用的语素。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 语素的概念出自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现已在现代汉语语法、词汇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如何根据语素的定义确定一个形式是否语素,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字面上有意义的音译词并不一定就是音意兼译的外来词。如果字面意义与外语原词词义无涉,则不是音意兼译的外来词。音意兼译的形成主要是用于音译的汉字本身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音节符号,而是有意义的音节符号,也就是语素音节符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