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争夺更加激烈.它们争先恐后地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列强在十九世纪末强租中国租借地时,租期多为99年。那么,这99年的租期到底是如何确定的呢?下面先梳理一下相关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2.
靖国神社,是个刺激中国人神经的字眼。今年8月上中旬,平生第一次去东京。动身之前,我即决定,此次东京之行得去趟靖国神社。我要亲自看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为什么日本右翼政客如此痴狂地迷恋它?甚至某些身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首相也要“不顾一切”地前往参拜?带着这些疑团,我终于在8月13日走进了靖国神社。日本国内分布着大大小小8万多个神社。但前身是“东京招魂社”的靖国神社,是专门祭祀战死于战场上的军人的神社,所以在日本全国数量众多的  相似文献   
3.
“中体西用”是盛行于晚清的一种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在其发展演变的晚清时期,这种文化观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一阶段性特征的系统梳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这种文化观本身的认识,同时对正确看待中西文化关系不无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去年五一节,我们带女儿游了一趟桂林。陶醉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中,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上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语文课文——《桂林山水》。多年过去了,记忆虽已残缺不全,但文章的精湛描写仍印象深刻。回来之后,一直想找出那篇文章,重新品读、回味,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昨天却意外地发现了,当时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我立刻把它打印出来。与此同时,一个以这篇文章为主题的亲子游戏开始在我的头脑里酝酿。  相似文献   
5.
本结合多年来从事历史系专业基础课《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实际,较系统地探讨了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代大转型、大过渡的时代,造就了一大批矛盾多变的历史人物.过去学术界对历史人物的急剧变动关注较多,而对在统治阶级内部营垒之间摇移的另一类多变留意不够,张之洞正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张之洞矛盾多变的政治性格的形成,与其洋务大员的根本立场、近代过渡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本人独特的儒学经历、社会地位等紧密联系着.  相似文献   
7.
戊戌维新时期“中体西用”论的分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甲午战后维新思潮的兴起,“中西会通”新文化观的出现,使原来的“中体西用”论发生了分流,其中一支为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对“中体西用”口号的借用和重新诠释,及原来一部分“中体西用”论者开始接受受民权说,这两方面构成了向积极方向的分流,从本质上说,这一支已突破了“中体西用”论的束缚,而张之洞为抵制维新,捍卫纲常,大力强化“中体”,蓄意限制“西用”,则使“中体西用”论蜕变成为阻碍西学进一步传播和中学进一步革新的僵化模式了,这是戊戌维新时期“中体西用”论向消极方向分流的一支,此后,“中体西用”论日渐成为社会改革的阻碍,遭到来自多方面的批判,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8.
“火险联保”是清末民初广州地方社会呼唤出来的一种保险互助组织,也是在西方现代保险制度传入中国后广州民间社会的一种自觉应对,是粤地商民的一种创造。对其兴衰沉浮的历史考察,不仅能细化近代保险史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清末民初的广州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