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老子道的主旨——对世界本原和宇宙万物化生的探索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宇宙万物是怎样形成、发展变化,这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也是老子的道所研究的主要问题。人们用各种观点和方法来解释世界万物变化,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一种是唯心论的观点,把自然力量人格化,把自然界的各种无法理解的变化归结为神或上帝的作用或人的主观理念;另一种是唯物论的观点,以某些有形物或无状的象来探索、说明自然万物的生成变化。但是有些人在解释宇宙万物生成变化时往往混杂应用这两种观点方法。在唯物论观点中往往混有唯心论的因素或在唯心论观点中也含有唯物论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老子》书中“名”的含义时,人们往往以正名、形名之说来解释老子的“非恒名”。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老子所讲的名,既不能以儒家的正名说来解释,也不能用法家、名家的形名之学来说明或取代,因为它们虽能说明老子所讲的名的一些现象,却不能反映老子所讲的非恒名的实质。 一 有人提出,老子的“道”化生万物而有名,立论乃由道而名。盖万物有实,则名以称之。这的确是老子说明“道可道”“名可名”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以儒家的正名说来解释老子的“道”与“名”的关系,却不能完全说明老子所讲的“道”与“名”的实质内容。道不同,名的内容也不同。例如《荀子·正名》中所说“故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则慎率民而一焉”就不一定完全符合老子“名”的概念。因为老子还说过“道恒无名”。这就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