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加强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党的干部教育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其中,建国初期,我们党致力于建立全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干部教育体系;拨乱反正时期,致力于探索干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途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则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则致力于创建新的学习制度,构筑新的宏观教育格局,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些富于时代特色的制度建设,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从存在论角度看,大众与生活世界是相通的,所以,大众化即生活化,回归生活世界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大众化.实践是生活过程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生活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于是,实践、现实生活、大众成为三位一体的东西.这样一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意味着,哲学总是与时代血脉相连。任何一种哲学理论的产生都不可能脱离它的时代,都是对时代课题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理论解答。“时代”又是什么呢时代不是时光之线上的一个静止的纽结,也不是历史平面上一个凝固的点,而是生活的长河流经我们脚下一段闪烁的波光。从这个意义上,时代总是历史中的时代,是从传统走过来的时代。因此,面向时代发问的哲学家,又总是背靠着厚重的历史与悠远的传统。他们总是游走于传统与当代之间,以当代的视域审视传统,同时,又以传统的话语表述着当代。他们以传统之“水”和拌时代之“泥”,形塑当代的文化形象,构建着当代的话语模式。故恩格斯同样也说,哲学训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以往的哲学史。一种能充分满足时代精神需要的哲学,一方面要与本民族的传统哲学血脉连通,另一方面要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的新信息,以时代含摄传统,以传统熔铸时代。依照上面的框架来看待当今中国哲学发展的现状,我们不能不说,体现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精华的成熟的哲学形态可能尚在襁褓之中。中、西、马三足鼎立格局,表征着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某种无序,表征着中国人精神生态中的某种不自洽状态。这些都很自然地指向一个问题:我们民族的哲学如何走...  相似文献   
4.
如何全面而准确地评价清代学术,历来各家说法多不一致。本文认为,清代初期,思想学术的主流是复兴的程朱理学,这种复兴的程朱理学被称为“清初朱子学”,清初朱子学在理论的致思方向、学术的侧重面、思想的方法等都与传统理学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它是理学在清初的新生形态。它从朱子的格致之学中引出“经世致用”之学,从阳明的“良知”之学中引出“实践”(切实践履)之学,再把二者有机融合.构筑一种“事理”之学即经世理学。它在清初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促进民族的融合、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文明演进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包含了中华文明五个方面的突出特性。中国式现代化的“连续性”表现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谋划与深远布局;其“创新性”表现为推动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方式的革新;其“统一性”表现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全国一盘棋;其“包容性”表现为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实现高质量发展;其“和平性”表现为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传到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先后出现三种不同的范式:"启蒙——解释"范式、"民族——本土"范式和"大众——人本"范式。三种基本范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主要侧面或三种基本维度,它们曾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至今,在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传播过程中,三种范式仍在程度不等地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