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培养创新素质,发展人的个性,是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创新素质,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农村中学由于设备相对落后,信息资源缺乏,农村中学的教学对象知识面较窄,但他们的求知欲望较强,比较勤奋好学。针对农村中学的这一特点,下面谈谈本人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一节好的习题课必须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能很好调动学生的解题热情,尽可能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习题课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堂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两大基本特征,一是理念上是全新的,二是内容上是整体的。理念上是全新的表现在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向和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内容上要求课程与教材本身的改革为突破口,实现目标、结构、政策、标准、资源、教材的根本改革,强化品德教育,关注人文精神,突出信息技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牵动出基础教育的全部变革,包括教学、考试、评价、管理、培训、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教育,而且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中教师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