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卢梭的公意难以理解,但依据卢梭的著作,我们可以把公意看做主权者之意志,其目的在于反对不平等,避免人对人的依附。但这并不是公意的全部。因为人类政治社会之所以存在人对人的依附,关键在于人本身具有把“我”转移到他者身上的能力。因此,公意的问题就在于,每一个人如何发挥这种转移能力,与他人一道形成一个平等的主权者共同体,使其真正成为每一个人依赖的中心,把人与人的相互依附转变为每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卢梭著作的阐释者总是从"矛盾性"或"统一性"的视角展开对卢梭思想的整体研究。强调卢梭思想"矛盾性"的学者,认为卢梭思想的"矛盾"体现在由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的"突变"、"对立"和"渐进发展"等三种形态中;而强调卢梭思想"统一性"的学者则在"人的自然善"、"理性的自然(即良心)"和卢梭自己内心的"真实存在"中找到这种"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卢梭政治哲学的起点是自然人。卢梭认为自然人身上的自爱情感具有把自己转移到他者身上的能力。第一,自然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模仿动物的生存机巧,在这一模仿过程中,产生了把"我"转移到他者身上的能力;第二,自然人还具有把自己的爱与外在于自己的他者联系起来的能力;第三,与同情心密切相关的自爱的还具自我"分裂"能力。自爱的这些能力使得自然人的存在一开始就只能是相对性的存在,也就是说,自然人身上具有把自己转移到他者的能力。这些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爱的政治认同能力。这些能力为卢梭公民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哲学界,人们容易把投票与卢梭的公意混淆起来,认为投票即卢梭的公意.但卢梭语境中的投票,主要是指政府设置的形式、行政官选举及关于时务政策的;它们本身并不是公意,实际上只是促进公意在公民之间及在公民内心形成的条件.这一研究同时也确立了一个准则,即要正确理解卢梭公意的内核,需要区分公意与公意形成的条件,不能把两者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5.
"自尊"是卢梭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自爱一样,它也是一种自然的情感.但与自爱不同,如果说自爱关注的只自己的生存,那么,自尊关涉则是他人,因为它是一种比较性的情感,具有一种与他人认同的能力.在政治共体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尊的这一认同能力,把人培养成为与政治共同体融为一体的公民.  相似文献   
6.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应该"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但卢梭自己在<社会契约论>中却并没有对这个概念做出解释.因此,有学者就从霍布斯-洛克式自由的角度理解卢梭的这个概念.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第一,卢梭在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中实际上已经反驳了这种理解;第二,卢梭的自由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有意志上的相互奴役,这根本不同于霍布斯-洛克式的自由.但应该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实现这种自由呢?卢梭认为必须到"自然自由"中去寻找,因为"自然自由"的两个特征可以保障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意志不会受到另一个人的意志奴役.因此,卢梭的"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指的是"自然自由".  相似文献   
7.
格老秀斯的私有财产理论是通过契约对先占权的确立;洛克的财产理论是自身身体劳动的自然延伸。两者看似不同,但确有相同之内核,这表现在格老秀斯的"行动"包含着洛克的劳动以及两者对私有财产占有限度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8.
从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分野的角度看,霍布斯的国家概念是全新的。这一"全新"表现在霍布斯以"恐惧"这一"现代"激情为基点建立他的"利维坦":在自然状态下,身心平等的个人之间相互恐惧;由这一恐惧而推演出的最初两条自然律;进而订立契约及遵守契约的动机也必须依赖恐惧;国家的稳定也必须依赖个体对主权者的恐惧;以及两者之间战争的延续,也即恐惧的继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