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近来,讨论罗敷和使君形象的文章常见之于报端,表现了人们的挑战精神和对传统定论的冲击,呈现出一派争鸣气氛。其中不少观点能使人接受,但也有一些说法,我们不敢苟同。李金焕老师的《〈陌上桑〉的主旨是什么》(载《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4期)认为《陌上桑》通篇都在表现罗敷的美。我们认为李老师片面理解了作品,偏离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因而有失偏颇,现阐释如下,求教于广大教师和行家。作品的第一解是李文的基石。诗歌首先从姓氏、身份、用具、妆饰等方面多角度,直接表现罗敷的美貌;然后又从侧面虚写旁观者对罗敷的种种表现和态度,表现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