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巧英 《考试周刊》2015,(2):99-100
背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英语学习,而增加阅读量是一种有效扩大背景知识面的方法。英语课外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增加阅读量,自然就能扩大背景知识面;反过来,扩大了背景知识面同样有助于加快阅读速度,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大面积的阅读。如此良性循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本文根据图式理论,提出通过增加学生的报刊阅读量、扩大学生的背景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经济原则、模因论及语言的美学功能等角度,对日语流行语的兴衰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日语爱好者了解目语流行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日语流行语,并应用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3.
当前,每一位置身于课改实践前沿的数学老师都能轻易地发现:我们的学生能说会道了,我们的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了,我们的学生敢与老师争论了……这种种新变化,令我们每位老师倍感欣喜。然而,掀起这些华丽的面纱,我们却要问:我们的学生是否真正牢固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我们的学生是否能根据知识间的联系灵活地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文化的急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媒介的普及,近数十年来,日语中涌现了大量的流行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流行语都能长盛不衰,也不是所有的流行语都是昙花一现。从语言的经济原则、模因理论及语言美学功能等角度出发,对日语流行语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很好地解释日语流行语的兴衰机制,对日语爱好者了解日语流行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机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日语流行语并服务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无数的师者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自己的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们对"悬梁刺股"、"借光读书"等苦学故事更是津津乐道。然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却指出: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就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审视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每一位置身于课改实践前沿的数学老师都能轻易地发现:我们的学生能说会道了,我们的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了,我们的学生敢与老师争论了……这种种新变化,令我们每位老师倍感欣喜.然而,掀起这些华丽的面纱,我们却要问:我们的学生是否真正牢固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我们的学生是否能根据知识间的联系灵活地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每一位置身于课改实践前沿的数学老师都能轻易地发现:我们的学生能说会道了,我们的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了,我们的学生敢与老师争论了……这种种新变化,令我们每位老师倍感欣喜。然而,掀起这些华丽的面纱,我们却要问:我们的学生是否真正牢固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我们的学生是否能根据知识间的联系灵活地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无数的师者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自己的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们对“悬梁刺股”、“借光读书”等苦学故事更是净津乐道。然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却指出: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就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审视学生的学习,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由畏惧变喜爱。如此一来,学生便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再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而是变“苦”为“乐”,快乐地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爱学数学呢?本文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