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废名的《浣衣母》主旨含蓄凝重,人物形象意蕴丰赡。透过它.可以窥视到处于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乡土作家在创作上的矛盾心理和审美理想;亦可以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在泛商时代“经典重构”、“经典重读”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多多创作于白洋淀时期的“地下诗歌”体现了他独有的率直和锋芒。他以“对于痛苦的认知,对于个体生命的内省”、“以近乎疯狂的对文化和语言的挑战”显示着他诗歌的尊贵品格。以代言“铁屋中的呐喊”显示着强烈的思想震撼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消融于精神血脉中的文化因子,儒家的“重生轻死”、道家的“厌生乐死”、佛家的“生死轮回”观深深影响着第三代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他们以对死亡的直面、认同,传达着强烈的对生的关注和思考;以对死亡的想象性体验,表达着对生命本质的观照和认识。“死亡”成了他们自我认知与个性传达的言说载体。  相似文献   
4.
乡土,是人类永远的精神家园,是作家们以“地之子”的自觉身份不知疲倦的歌吟的永恒的文学母题。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乡土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他以榕树为中心意象,通过对故乡闽东土地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乡俗民情及纯朴人性的描绘,传达出对都市文明合理性的深刻质疑,对精神返乡的强烈渴望,从而使他文本中的“乡土”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含意丰富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5.
试论北岛的爱情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岛的诗中,爱情是和政治并存的主题。处在新时期来临前夜的北岛,自觉地借助爱情诗歌,承担了人性、正义与爱情重建的先行者使命。他的爱情诗,既体现了对自我孤寂心灵的抚慰,又体现了对沦落人性的拯救,更体现了对被歪曲被消解的爱情价值的重建。具有强烈的桃花源情结和乌托邦狂想性质。  相似文献   
6.
以怀疑与批判为表现特征的朦胧诗歌在精神废墟的重建上表现出鲜明的乌托邦情结。这种含蕴时代精神的新的乌托邦理想主要体现在对爱情的歌吟,对童心的沉醉,对自然的眷顾,和对古远的历史情境的缅怀。它承载了朦胧诗人逃避现实污浊、抚慰绝望心灵、恢复本真人性、重树民族信心的梦想。他们在无望的时代,以对终极价值的执着守望,肩起了整个民族的信仰大厦。  相似文献   
7.
试论顾城诗的纯净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诗歌突出的美学特征是“纯净”。这种“纯净”主要体现在对童心和自然的深情抒写上,这种抒写,在现实层面是为了呼唤本真善良人性的复归,是为了回应当时的思想解放大潮而对人本主义的张扬。在文化层面上是思想启蒙者对未来的寓言描绘,哲性指引,是中国文人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识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美的世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美的材料,以美启善,以美示真,以美激爱,引导学生爱美、赏美、求美。例如,借助《绿)}、《荷塘月色})等课文,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捕捉那种清新、洁净、飘逸、灵动的自然之美,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语文课本中的很多选文最充分地展示了人性之美,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善于捕捉、点拨,就可以教会学生鉴赏蕴含于其中的精神美、心灵美,借以荡涤其心灵,升华其灵魂。例如,透过屈原的《涉江})和艾青的《我爱这上地)},可以让学生领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