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种。教学这三类课文,要求自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阅读训练的小系统,体现从教者教会学生读到学生“自能读之”的过程。课内自读课是这根“阅读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从教读到学生独立自读的桥梁。在教法方面,讲课要教以规律、授以方法。课内自读课则是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课,它是半独立的阅读课,需要教者进行定向控制,并给予指导、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运用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读的能力。这样,他们才可能高效率地独立地阅读课外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必须从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这个特点出发来进行,才能收到实效。我们如果抓住了语言教学与训练这个“牛鼻子”,就可以带动整个语文教学,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思想素质、审美能力、思维水平。这样做,又从深层次上为学生语文程度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不少语文教师以语言教学为基础,强化语言训练,在此过程中渗透进行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做法归纳起来,大体有:  相似文献   
3.
中考作文定题目、定字数、定时间,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测试。它涉及到思想水平、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特定要求的作文,靠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内功。但是,如果能在考前了解有关应考要求,那是不无裨益的。中考作文,一般说应做到以下几点:审题要准,选材要新,内容要实,构思要巧,语言要好。限于篇幅,本文只谈其中两点。一、审题要准审题准确,就是要对题目作全面的审察、思考,从而准确把握其  相似文献   
4.
加强单元整体教学,实行综合施教,讲求整体效应,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这是新编语文课本向教者提出的要求。教学单元合读写听说知为一体,那么,教者如何在施教过程中,把这五者有机揉合起来,使之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效益优于单篇教学呢?我认为应把写作、听说、汉语知识揉合进阅读教学中去。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把单元的作文  相似文献   
5.
1988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综合阅读题的设计有欠妥之处,且未能很好体现语文测试的特点。先从该题中的④题说起吧。这题要求考生通过图文对照比较,找出图中的错处,从而测试阅读理解能力。该题的设计注意了学科间的渗透。例如渗透进了历史知识(选文内容是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数学知识(图中的坐标轴)、生物知识(用一棵树来示意)。由此看来,试题还带有各科知识的综合性,命题的意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中选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因此,语文课在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是得天独厚的。怎样在语文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的学习既是语言训练的过程又是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众所周知,《人民的勤务员》是一篇进行思想教育的好课文。课文开头部分“他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总领全文。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可喜的一步     
《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语文整体素养的提升,而不只是知识的获得。因此,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应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也应是多样的。广东省中山市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教者发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教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出信息,才能使学生接受信息更多,贮存、保持及再现信息的程度更高呢?这就要通过反馈进行调节,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曾运用反馈方法作过一次教法优选试验,比较串讲法和引导自学法两者何种教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诞生90周年纪念日。朱自清先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扬州度过的。1921年,他曾被聘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的前身)的教务主任,从事中学教育活动。为纪念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爱国民主主义战士,扬州市教育局组织市区各校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先贤、教育后代的活动。首先由扬州师院吴周文副教授于11月5日向各校的语文教师、班主任等作了题为“知识分子的楷模——朱自清”的报告,继而各校掀起了“读自清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