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升学压力空前的今天,浮华文风也日盛一日。言辞华丽、结构新颖但内容空乏甚至逻辑混乱的作文不仅在高考中大行其道,甚至教师教学作文也被波及。如果语文教师谆谆告诫学生,要揣摩命题人的心理,要迎合阅卷人的喜好,鼓励写四平八稳的应试文,那么无异于是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残害。一旦生命失去了言说欲望,必将枯萎、凋零。为了激发学生的言说欲望,作者设计了一套称之为"课前新闻播报"的试验方法,并在  相似文献   
2.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始于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比较”是思维过程的重要一环,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想过程,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比较可以使人对事物的认识更精确。中学语文现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设置了自读课文。笔者认为在教学自读课文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下面就谈谈自读课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高三册自读课文《夜》,就和同一单元的已学过的鲁迅的《药》有许多相同之处,然而又同中有异,在教学中就可作比较。《夜》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