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栋梁 《初中生》2015,(4):30-33
记得小时候,奶奶喜欢听戏,戏里哼唱的长长的曲调,我听着总觉得自己的呼吸要中断了,但又总被吸引.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前门情思大碗茶》,觉得格外喜爱.它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戏歌,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亲切自然,富有韵味. 在编辑这篇稿子前,我特意又听了一次杭天琪唱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再次体验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养分.如今,年轻一代的我们不可能一边品茶,一边听曲儿,但京剧如同民族之魂一样,早已浸入我们的灵魂.你喜欢京剧等国粹吗?快来酷咖网(kuka.hnjy.com.cn),秀秀你的国粹知识和特长.  相似文献   
2.
栋梁 《初中生》2015,(31):28-31
风筝,亦称纸鹞、纸鸢,闽南语称风吹.古代称之为"鹞",北方谓之"鸢".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飘浮的制品.晚唐时,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如琴,故称"风筝"或"风琴". 一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风筝的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改用竹子作为风筝的材质.  相似文献   
3.
悲情城市     
高一的时候,晓雨是我的前桌。她是那种很优秀的女孩,人漂亮学习又好,很快就不停地出现在全班乃至全年级男生的梦幻中。我当然也喜欢,仅仅只是喜欢,没有企图——谁会喜欢一个调皮捣蛋满脸痘痘的男生呢?但是我和晓雨却很快成了好朋友。她常常拿别的男孩写给她的情书让我看,还美其名日让我“学习研究”。每当这时我就会弄出一个夸张的受伤的表情,引得她“咯咯”直笑。  相似文献   
4.
栋梁  蓝蓝和 《初中生》2015,(25):58-63
说到武功,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侠客.他们飞檐走壁,轻功盖世;他们行走江湖,侠肝义胆;他们武功卓绝,豪情万丈……最重要的是,他们白衣飘飘,英俊洒脱,颜值爆表……哈哈,不小心说出我迷恋武侠剧的原因所在了.下面是我整理的金庸笔下的高手,不知你意下如何?  相似文献   
5.
栋梁 《初中生》2014,(8):30-33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古人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灵魂、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六艺教育的实施,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教学中有小艺和大艺之分。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六艺之礼:无处不在的规矩方圆  相似文献   
7.
栋梁 《初中生》2014,(16):28-31
正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是永恒的话题。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观测,仅仅局限在用肉眼或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显微镜的出现,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类得以突破人眼极限,观察到物质的微观构成。我们在酷咖网(kuka.hnjy.com.cn)"发现"板块,为大家呈现了一系列微距事物图像。马上注册、登录,和我们一起探索世界吧。  相似文献   
8.
古之学校的诞生 中国的教育是在原始社会诞生的,最初是渔猎和农耕等劳动技术的传授,传说中的“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神农氏教民制耒耕作”,就是一种证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教育与生产劳动走向分离,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需要在专门的场所进行,这就出现了学校.文字记载显示,约在公元前17世纪的夏代出现了学校,如《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也有文献说,“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这里的“校、序、庠”就是学校的名称.文物可以佐证的学校则出现在公元前12世纪的商代,甲骨文里记载了“庠、序、学、瞽宗”等这样一些学校名称,不同名称的学校,可能担负着不同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9.
栋梁 《初中生》2014,(7):30-33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关。古人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灵魂、思想。在古代,声音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而制造声音,引发了古人探索发现的乐趣,继而发明了各种乐器。我们为同学们带来古代十大乐器。来吧,我们一起走进乐器的殿堂。来吧,一起在酷咖网(kuka.hnjy.com.cn)分享你最喜欢的音乐。  相似文献   
10.
栋梁 《初中生》2015,(19):30-33
我们先来看看作家冯骥才《泥人张》中的描述: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角的戏剧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