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学生的人品和敬业精神是最受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个人能力是单位使用大学生的首选条件,其次是专业知识和发展潜力。单位最为关注的成绩是专业课成绩,其次是实习成绩。因此,在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教学中,敬业精神和专业认同的培养需要引起重视;重视实务能力的培养;重视专业课学习,理性对待"考证热";要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就业。  相似文献   
2.
栗志强 《科教文汇》2013,(15):45-46
大学生的人品和敬业精神是最受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个人能力是单位使用大学生的首选条件,其次是专业知识和发展潜力。单位最为关注的成绩是专业课成绩,其次是实习成绩。因此,在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教学中,敬业精神和专业认同的培养需要引起重视;重视实务能力的培养;重视专业课学习,理性对待"考证热";要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就业。  相似文献   
3.
为厘清高校“最牛考研宿舍”现象的形成机制,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最牛考研宿舍”现象进行了解读。在这一框架下,高校“最牛考研宿舍”的形成是宿舍学生“惯习”生产的历史。学生的“惯习”受到考研宿舍“场域”的形塑,考研宿舍“场域”的形成则又是学生的“惯习”长期建构、塑造的结果。研究发现,考研宿舍“场域”对“惯习”的形塑是通过“压力互给”和“支持互给”机制实现的。同时,考研宿舍“场域”的形成是全体宿舍成员长期共同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少数优秀考研室友的“惯习”发挥着“示范”“引导”“动员”等作用。但是,考研宿舍“场域”的建构可能受到宿舍成员同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校宿舍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