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法国篇 在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以及法国革命,拿破仑王朝时期“拯救歌剧”的影响下,巴黎于19世纪上半叶成为欧洲歌剧之都,并因此带动了一种严肃歌剧的兴起。这在《贞女》(1807)一剧中得以充分证明。此剧作者加斯帕罗·斯蓬蒂尼(1774——1851)是一位1803年来巴黎的意大利人,1820年后在柏林任宫延音乐指挥。在该剧中期蓬蒂尼将格鲁克后期歌剧的英雄形象与那时流行的(英雄救美)紧张情节溶为一体并将之展现于宏伟的独奏、合唱及乐队演奏上。斯蓬蒂尼在巴黎的主要同事有:路易奇·凯鲁比尼,他的歌剧《两天》(1800后改名为《担水夫》)  相似文献   
2.
三、德国浪漫歌剧与瓦格纳的乐剧 19世纪最显著的标记之一是音乐与文学之间强烈的相互影响,歌剧的综合艺术形式最适于体现出这种影响。由于德国是浪漫主义极为风行的国家,这一运动的发展与分支在德国歌剧里表露无遗。德国不象意大利那样有着长久的歌剧传统,这种环境反过来有利于各种新的尝试。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基础是歌唱剧,莫扎特的《魔笛》是最佳范例。19世纪早期的歌唱剧,逐渐加进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一方面是受同时期法国歌剧的影响,同时还保持了并加强了其独有的民族特色。这两种趋势从两部1816年创作的歌剧中显示出来:《水妖》由杰出的作家与音乐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