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马克思的国家与法的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更是马克思从唯心史观走向唯物史观的桥梁。马克思关于国家与法的思想经历“理想主义”、“黑格尔主义和费尔巴哈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阶段的历史考察,我们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进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品格,为我们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2.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一直被学界不加质疑地广泛援引。其实,这一命题是不科学的。首先,哲学的派别性和党性决定不是所有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其次,这一命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游离于马克思的原初语境之外,与马克思对待哲学的态度大相径庭;再次,这一命题有悖于哲学与时代的本真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特殊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或对认识真理性的评价。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求知的精神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反思、体现出来的精神,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现为科学的公共性价值追求。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齐曼基于后学院科学立场,在肯定默顿理论的同时,修正和发展了科学精神气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精神的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辩证批判、理解宽容、自我牺牲五个方面。相对于默顿的理想主义和齐曼的折中主义,马克思立足于物质实践和辩证法立场的科学精神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