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技术观的转变与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专业课程实践是建立在技术中性论基础上的。这种观点认为,技术是价值中立的,具有普遍性。但技术哲学的研究表明,技术就其本性而言并不是价值无涉的,而是内在地具有价值的。这种新的技术观对于我国高职专业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职业教育秉持了一种客观主义的发展观。根据这种观念,职业教育的发展被认为是职业教育自发的演变过程。这种观点是在旧唯物主义影响下形成的,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在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作用下,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运动变化过程。据此,文章提出了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的概念,并就促进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实践来看,我国职业院校在师德建设上打出了"组合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组合拳"的背后,隐藏着对师德功能、结构、理论和形成的不合理认识,这直接导致师德建设难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了改进师德建设工作,职业院校应该明确师德建设的内容、突出师德对教师个体的积极意义、根据教师发展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师德建设措施和真正做到以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专多能"特色职教人才培养的实践,概括出从知识本位到"以人为本"教学观念的更新;注重知识的运用,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丰富,手段的灵活多变."一专多能"即围绕专业拓展学生的能力,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形成课堂、课外紧密结合,以学生专业发展为导向,围绕专业.变换教学活动的方式,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模式体现了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的质量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存在着多种职业教育定义,所依据的方法论都是“实体—本质”方法论。它把职业教育理解为一种物质实体,把职业教育定义看成是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揭示,认为职业教育定义是对职业教育这种实体的描述。这些观点在某些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立场退回到了西方近代哲学立场。因此,在方法论上,应该将职业教育定义与职业教育本质分离,并实现从实体主义思维向事件思维的转变,把职业教育理解为人们要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梁卿 《江苏高教》2012,(3):28-30
文章认为,契约论为抄袭的不正当性提供了新的解释。从契约论的观点来看,学术职业可以被理解为一份契约。不抄袭正是学术职业人员在履行学术职业契约过程中应承担的契约性义务。相对于已有观点而言,这种解释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彻底性,也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的儿童文学具有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主要从菲律宾的三个历史阶段———西班牙殖民统治前后、美国殖民统治时期和独立后的菲律宾,探析其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第三方评价受到学术界的一致推崇。那么,为什么必须对高职教育质量实施第三方评价呢?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减轻负担说"、"评价作用说"和"科学公正说",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能为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提供一个"必然性"的解释。与这些观点不同,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信任型产品,这一属性为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提供了必然性解释,因此有着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的道德重构(1970--2012)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力图创建新加坡民族魂和重构民族认同、民族道德现的过程.新加坡道德教育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重构的紧迫性等促使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多种途径,唤起国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期达到重塑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的目的.新加坡道德重构研究对正在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具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素质教育起码有两个共识:一、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推进教育改革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步履维艰,很少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素质教育依然没能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冲突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没有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致。 一、研究概况 第一种观点认为,要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先动摇“应试教育”存在的根基。那么,“应试教育”存在的根基是什么呢,这种观点认为,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