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曲歌绝大多数为情歌,既写商人与多情女的离别之情,也写农村青年男女清新自然的爱情,既描绘节俗中男女一起歌舞的欢快之情,也直接描绘两情相悦,男欢女爱之情。西曲歌写情的手法多样,内涵丰富,较之吴歌,有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审美差异。其原因在于当时南北文化的融合,使西曲歌中杂有中原曲调,又因荆、郢、樊、邓远离中央,与北方胡人边境相接,人口杂居之地,人文环境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有关。但吴歌西曲尚情的总体风貌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2.
梁惠敏 《生活教育》2015,(3):110-112
主题活动化教学活跃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气氛,但也往往存在主题渗透、实施的主线混乱,或者课堂停留于"技术指导"而缺乏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综合方法指导的现象。为此,作者从如何围绕活动主题重组教材、如何创设主题情境、如何进行实践方法指导、如何利用主题探究推进技术学习四个要点,阐明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进行主题活动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我在<人民教育>中读到同行的一篇题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的文章后,深有感悟.吕叔湘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  相似文献   
4.
楚音之源为南音,产生于南楚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混融其它音乐文化要素,却不失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楚音以悲为美的审美特性,与楚地之巫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与楚人没有受到儒家实践理性的彻底洗礼,较少精神束缚有关,鲜明地透射出楚人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学校因此而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民族唱法声腔美最基本的艺术构成包括三个方面:一、“字正腔‘圆”的歌唱语言;二、灵活多变的发声与共鸣;三、声情并茂的二度创作。这三重因素决定着民族唱法的艺术效果。演唱者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吸取古今中外成功的演唱经验与技巧,从而达到最佳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8.
《性自命出》为郭店竹简中一篇颇为重要的先秦儒家佚籍,篇中有论及音乐之源起、音乐之功能、音乐之宗旨等方面的内容,虽语焉不详,却与《乐记》表现出既相同也相异的音乐美学观念。《乐记》为孔门乐教传承的经典,浸润着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音乐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理教学中渗透漳州地理教学加深学生对乡土地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教育是事业,意味着奉献;有人说,教育是科学,意味着求真;有人说,教育是艺术,意味着创新.作为工具性学科,信息技术是当今人们获取、欣赏、传递、创造美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之一,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活动与美育有着密切而潜在的联系,这就使得我们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品格,揭示美的本质,丰富美的内涵,实现美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