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哲学复兴了古代自然法的本体论即人的理性,而颠覆了古典自然法的二元方法论,并通过技术理性使得自然法实证化,从而产生了现代法律体系的灵魂即成文宪法.在理性至上的观念下,技术理性改造了罗马法中的形式理性,铸造了现代法律体系的形式品格;系统化的各法律部门、法律体系的观念存在、各法律部门体系化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2.
梁成意 《科教文汇》2010,(28):32-33
法学教育包括"知育"、"智育"与"德育"三个方面。"知育"虽然不应是法学教育的全部,却是法学教育的"切入点",处于基础性地位。"知育"是法律技能的培育,主要包括识记技能、理解技能、表达技能、运用技能、创新技能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逻辑关联符合人们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3.
合格的法律人才必须具备熟稔的法律技能、高超的政治智慧与高尚的法律人格。法律技能主要包括识记技能、理解技能、表达技能和运用技能等四项指标;政治智慧主要由正视现实、审慎妥协与循序渐进等三项指标构成;法律人格可以分解为良好的道德、正确的世界观与坚定的民族信念等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宪法的急剧变迁与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近30年来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构建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基于基本范畴构建宪法学理论体系,出现了宪法过程论、人民主权起点论、法权起点论等代表性观点;第二阶段(本世纪初)基于科学功能构建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出现了宪法解释学、规范宪法学、历史宪法学等有影响力的流派。笔者以为,随着认识的深入与各种视角的整合,未来宪法学将基于系统功能重构宪法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四十九条、一百一十七条引发了"如实回答"的存废与沉默权是否入法的争论。由于既无法确定具体内容,也无保证履行的措施,更无不履行的法律责任,作为一项义务"如实回答"将形同虚设,应予废除。相反,无罪推定下的言论自由、不得自证其罪的逻辑推论、辩论原则的当然解释,都证成了沉默权。同时,司法实践表明,沉默权并不妨碍案件事实的查明。与沉默权相配合,将"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改造为"自愿供述,从轻处理"的司法制度,既有利于人权保障,也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6.
以为了回应传统宪法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宪法教学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理念:传授宪法知识,寻求其对宪法现象的解说力;宪法知识,建立宪法(学)的体系(整体)观念;培养宪法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宪法问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宪法概念存在三大局限性:历史的局限性、抽象对象的局限性、定位上的局限性。基于对传统宪法概念的局限性之反思与超越,可将宪法界定为客观秩序和观念秩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主权社会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中“人本”、“逻辑”、“历史”的观念来检视并重构了宪法的政治理论、历史理论、运行理论。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发展观从政治、历史、运行三个方面检视了中国宪法学。  相似文献   
9.
宪法中的人身自由既是公法上的权利,也是私法上的权利。作为私法上的权利,我国民事立法对人身自由并无具体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将人身自由转化为人格尊严,再将人格尊严转化为名誉权,并通过名誉权实现人身自由的法律保护。这一过程体现了法官的规范思维、整体思维和实用思维。为减少解释,最大限度地尊重成文法,法官有时在裁判文书中援引(相对于法律而言)更为具体的宪法条文。当宪法条文成为裁判规范任一构成要素的组成部分时,宪法就被司法适用了。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自治救济制度无实质性修改,存在救济不周延、缺乏司法救济、未能确立村民的救济主体地位等问题,因此仍需完善。完善村民自治救济制度应在遵循内部救济穷尽性、司法最终性、救济制度法制化三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具体列举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制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