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英明领袖华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伟大号召。显然,这给文字改革工作包括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要加快汉字改革步伐,实现文字拼音化,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推广普通话及語言課的教学方面,都需要一本比较有系統、有重点地介紹汉语方言的書益柘壬雀萁萄У慕浹?寫出这本《汉語方言概要》(1960年2月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以应需要,这是很好的事。我們觉得这本書有不少优点纭陡乓吩诮榻B各大方言的語言系統时,結合北京語音、联系中古音來阐述,使读者对汉語各大方言音系有一般的了解。除介紹各大方言区的語音系統外,《概要》也注意到方言詞匯、語法的介紹,这和过去某些方言書只偏重語音敍述有所不同。又《概要》能对某些有关的方言情况做了一定的比較,并能联系社会历史的情况來說明汉語方言的形成和發展,这种做法也是正确的。这本書的出版对語言学科的教学当有帮助。如果就丰富、复雜的汉語方言來說。这本书的內容当然尚感不够,但它只  相似文献   
3.
一、小引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民族共同语,最先表现在用汉字记写的书面形式上。尽管方言分歧还很严重,但是文字却是一致的。共同一致的文字形式的流通,有利于共同语的发展和传播。民族共同语逐渐深入方言区,对方言影响加深。共同语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福州方言的选择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福州方言选择问句与普通话同类不同的句式加以对比,说明方言句式与普通话同句式不但用词有所不同,而且在句式结构上亦有不少差异。  相似文献   
5.
二韵母教学重点福建方言与普通话,韵母之间的差异显然比声母大。但组成韵母的方式(韵头、韵腹、韵尾),两者却完全一样;充当韵母的成分——音素之间的差别,也不很大。普通话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单韵母(包括四个特殊韵母),有a、o、e、i、u、ü、e、er、-i(前)、-i(后)十个,都是单元音。复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组成,其中可以当韵头的有i、u、ü,可以当韵腹的有a、o、e、e,可以当韵尾的只有i和u。鼻韵母则由元音加鼻辅音组成,其中能当韵头的也是i、u、ü,能当韵腹的是a、o(实际音值是u)、e、i、ü,能当韵尾的只有辅音n和ng。  相似文献   
6.
马祖话与福州话同属闽东方言区南片方言,其常用词语大同小异,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是海峡两岸语言文化同根同源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7.
福安方言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安话通行于福安、宁德、周宁、寿宁、福鼎、霞浦、柘荣等县(面积共14457平方公里,人口约3039181人),是闽东方言区仅次于福州话的一种重要方言。福安建县于宋淳祐五年(公元1245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先隶属于福州,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福宁府成立,随属福宁府。福安县地处全府中心,地位十分重  相似文献   
8.
“倒序词”也叫“倒转词”或“逆序词”,指的是与普通话词义相当,词素(或“音节”)相同,但词素排列次序相反的一类方言词。例如福州话的“花菜”与普通话“菜花”同义、同词素,而词素排列的次序却是倒转的。  相似文献   
9.
福州方言的“其”和“过”都是常用词。“其”在古汉语中是个多义、多功能的词。保留在福州话中的“其”可作为助词、量词,而作为量词,古书尚未见记载。“过”在福州话里是个多义、多功能的词素,它可单独成词,又有和其他语素组合成复合词,是一个能产力很强的自由语素。本文从词义、语法功能方面对这两个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各种方言逐步统一为民族共同语,这是十分明显的趋势。即使是诸侯割据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居夏语夏,居楚语楚”,不同诸侯国的人们各自说着不同的地方话,但据一些文献记载,那时也已经有了一种可以彼此沟通思想的“通语”。两千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这种“通语”在北方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话”。普通话的形成和推广,反过来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消除地方隔阂,促进全国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又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