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梅养宝 《教育学报》2005,1(4):10-14,96
科举制度的观念直接扎根于儒家关于“贤能治国”的理想诉求之中,体现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的一种政治选择。其目标则是在选拔“贤能”的过程中,贯彻君权主导下的“机会均等”原则,以此将一切能够有效影响社会的政治力量纳入到专制君主的控制之中。这既满足了专制君权无限扩张的需要,同时也成为官僚和士绅两大集团分享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君主、官僚、士绅为划定各自的利益界限共同推动了科举制度的生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教育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所走的是一条不断迈向“应试化”的不归路。这一发展模式是由其先天具有特权化和政治化两大倾向决定的。由于中国传统教育始终未能摆脱其强烈的特权意识和单一的政治参与的价值取向,致使其无法从内部自发演化出现代国民教育的观念和体制,也就难以应对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工作者除了应拥有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之外,更重要的是形成健全的现代人精神状态,可从科学精神,全球观念和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人生价值观等四个方面对现代教师群体应具备的精神状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事业是一种求"善"的事业,其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类个体的精神自由,因此,教师的职业行为存在着广泛的道德生活空间,对教师职业价值的体认也决定着其职业成就.教师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劳动价值的潜在性、劳动对象与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形式的个别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决定了:教育也是教师个体的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施由“应试训练”向“素质培养”的转轨,即如何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促使全体适龄儿童在身心各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由此,就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获得和提高,更要强调各项心理素质健康和谐地发展。在当前的基础教育领域中能否完成这一转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全社会都应对此给以最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