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有生有死,死亡不可避免,纪念也就成为必然。中西悼亡诗都为纪念而作,这点在创作心理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宗教信仰等差异,中西悼亡诗在文本的具体情调以及文本表达方式上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兴起于法国后来影响全世界的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流派早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依然活着。外来的象征主义诗歌与本土发展起来的现代禅诗虽彼此有异,但在讲求"妙悟"、"暗示"、对语言态度以及语言本身的音乐性和色彩感等诗学主张上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何其芳诗歌创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有一个明显的转向,学界称之为“何其芳现象”,即从最初的描写个人爱恋忧愁、自然风景等个人性写作到后来为革命战争而鼓舞的公共呐喊,其诗歌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面目.究其转向的原因有生活经历的扩大,民族苦难意识的担当,对“卡里斯马型”崇拜等自律因素;也有延安文艺政策吸引等他律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