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有关动机和课堂气氛等理论的指导下,对大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学进行观察、调查和研究,通过面向学生和老师的问卷,指出了二语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教师经常使用的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地解决方案,为在二语教学课堂上如何创造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和谐环境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功能看可译性问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决定了语言之间的总体可译性,语言的文化功能决定了语言之间的相对不可译性,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决定了语言之间的绝对不可译性。本文从《红楼梦》选段再看可译性的语言功能观,认为翻译中可译性是相对的,翻译可译性有天生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介绍了英、汉语中借代模式的共性与差异.并通过许多例子进行阐释.文中还说明了因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借代词的代体选择会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 .  相似文献   
4.
可译性限度在翻译实践中,主要发生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本文将从英汉动植物词的联想差异所折射的民族文化的差异来分析文化方面的可译性限度,追一步探讨英汉互译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5.
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很少用(限定武)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名词化成为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构成了静态为主的语言特征.相比之下,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本文从<论读书>(Of studies)部分原文和译文差异对比入手,探讨了英语的"名词化现象"以及英汉互译中静态和动态的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英、汉语中借代模式的共性与差异.并通过许多例子进行阐释.文中还说明了因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借代词的代体选择会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 .  相似文献   
7.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就造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个独特技巧:增译和减译。在古汉语诗歌英译中时增译体现得尤其明显。本文通过个案分析《天净沙?秋思》的三种中文译本,阐述不同译者对同一首诗的理解不同,在汉英翻译中增加的信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很少用(限定武)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名词化成为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构成了静态为主的语言特征.相比之下,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本文从<论读书>(Of studies)部分原文和译文差异对比入手,探讨了英语的"名词化现象"以及英汉互译中静态和动态的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