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教师书面反馈中读者式评价和负面反馈对学生作文整体水平进行整体性评估,结果表明两种反馈形式都有助于提升被试的整体写作水平。继而就两种反馈形式对被试写作的准确性、流利性、复杂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读者式反馈提高了被试的流利性,而负面反馈则对被试作文的准确性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殷培贤 《海外英语》2014,(3):143-144,152
《格萨尔》的传播过程和其翻译过程基本是重合的,民译、汉译和外译的过程中应当从后殖民视角,民族志诗学视角和文化典籍注译体例之视角三个方面重构口传文学的原始语义框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课堂话语的特点入手,通过对I—R—F模式过程的描述,介绍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供教师反馈,以及教师反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翻译研究进入后结构主义阶段后,翻译的文化转向使得译者主体性成为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译者的主体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翻译过程中,其身份有主客体动态转化的过程。人类学家在使用民族志方法书写他族文化的过程中,同样实现了主客体身份的转化。二者的行为互为映射。本文将以此为主客体转化为角度,研究译者与人类学家在翻译过程中主客体身份的变化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警示语的特点分析,就国内城市中出现的警示语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警示语翻译提出了汉英置换方法,以及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以译语读者反应为主导的翻译方法,以期对警示语的翻译起到一定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究了教师反馈对学生英语写作产生的影响,探讨了教师反馈是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实验中的两组受试:试验组接受教师书面反馈并据此对作文进行修改,而控制组对作文进行自主修改,但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书面反馈。研究结果表示在为期16周的实验过程后,发现接受教师书面反馈的试验组的学习者有效提高了作文整体水平。但控制组的学生作文整体水平却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写作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入手,供有效的反馈作出了作者本人的理解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行动研究教师对个人课堂听力教学行为进行持续性反思的过程进行跟踪访谈,即对教师个体课堂行动研究这种行为进行再研究。研究发现,受访教师对于行动研究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个从模糊认识到清晰反思的变化;教师的行动研究是将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有效结合的过程。由于学生形成性评估的反拨作用,授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听力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主动性得以凸显,这是行动研究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