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然地理学和土壤地理学是大学本科地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材采用的学术观点对培养我国地理学术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作者认为,在学术上,发生学土壤分类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土壤分类方法,而诊断学土壤分类则是一种人为的土壤分类方法,诊断学土壤分类方法不能代表土壤分类的发展方向。在高校本科教学中,自然地理学和土壤地理学的教材和教学,仍适合以发生学土壤分类为主。  相似文献   
2.
《自然地理学》是大学本科地理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材采用的学术观点对培养我国地理学术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作者提倡在所有相关自然地理学的分论和综论教材中统一将“纬度地带性”简称为“纬带性”;“非纬度地带性”简称为“非纬带性”,而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区别开。此外,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自然地理学课本“伍光和本”323页和“丁登山本”315页的“世界植被带图”,16个图例的相关说明有明显错误,应尽快重印或加以更正说明。  相似文献   
3.
基于核心概念的地理单元教学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水的旅途”为主题,基于核心概念“区域”“人与环境的关系”重组教材内容,并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任务序列,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制订单元学习目标、设置单元核心问题、设计单元任务活动、开展单元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4.
论关中盆地古代城市选址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中盆地古代城市的选址、建设、迁移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密切相关,经历了城市生活用水从依赖渭河水源到改用支流水源,交通以渭河航运为主到依赖漕渠再到缺乏航运条件,城市从渭河北岸迁移到渭河南岸,从靠近渭河到远离渭河的变化过程。城市靠近渭河是为了方便生活用水和航运。城址选在渭河北岸可取山水之阳,但北岸支流少,泥沙多,供水条件不如南岸,且北岸平原面积狭小,渭河的北迁又使北岸侵蚀严重,易于滑塌,地形不稳,使秦后期及其以后的都城城址向渭河南岸发展。严重的河水与地下水污染,使渭河及附近无法供应城市生活用水,所以只能改用渭河南岸支流作为生活水源。而既不能作为生活水源,水量的暴涨暴缩及含沙量越来越大又使渭河难于航运,水患频发,是汉至隋唐及以后的城市选址不断向南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