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怎样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融洽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引发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参与 ;创设条件 ,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只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才能真正将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西方各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将影响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应该顺应这一发展潮流,极力塑造与之相适应的高技能人力资本培养与培训体系。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及具体的教学实践,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国将会加快构建现代化的高技能人力资本体系步伐,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走特色发展之路是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地方高职院校坚持特色发展,应以立足地方、服务区域为宗旨。在专业建设上,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在师资队伍上,与地方社会共建共享;在人才培养上,与地方企业互动合作;在校园文化上,与地方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  相似文献   
6.
试论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的疏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基本要求:注重主体性;突出实践性;体现全程性.高校德育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主要路径:一要加强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道德引导;二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交往;三要让大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丰富道德情感;四要创设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育德环境.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着力培养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产学一体化平台,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全面互动.  相似文献   
8.
儒家自我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我国古代儒家从心性论出发认为德性发乎人的内心、基于人的本性,在道德教育上强调克己自省、修身自得,并探索出了一整套较为系统并具东方特色的自我教育方法;学习这些思想和方法对我们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主战场。发挥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功能,一要融洽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二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开放性思维品质;三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最早倡导者之一。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