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一、教学重点 :1 .感受笼罩全文的情调 ,把握文章的主旨 ;2 .揣摩、领会文中优美的语句含义。二、课文解读 :内容呈现 :文章借一个小战士捕杀老鹰的故事 ,谴责捕杀野生动物的野蛮行为 ,为一种物种的消失而感到哀怨。文章昭示人们 :必须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三、教学过程 :(一 )内容呈现 :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生读叙述者语言 ,一生读小猎人战士语言 ,一生读“我”的语言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设置问题情境 ,找出文章中写了有关鹰的哪些事情 ?指出哪些是详写 ?哪些是略写 ?(二 )交流对话 :1 .教师与学…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看到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目光,能听到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整个课堂能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但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老师一言堂,沉闷的课堂气氛却屡见不鲜,课后老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这个班的学生上课发言一点都不积极,显得死气沉沉的,提一个问题竟然石沉大海!我也常常思索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为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中学语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说话能力要达到的目标是 :说话有内容 ,观点鲜明 ,不说假话 ;意思集中 ,前后一贯 ;用词妥当 ,语句完整 ,句式无语法错误 ,不呆板 ,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说话要求等。我主要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训练。一、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多读 ,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基础。叶圣陶指出 :“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要想出口成章 ,必先“…  相似文献   
4.
体验雨     
我喜欢雨。喜欢春雨的珍贵,秋雨的缠绵,冬雨的凄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夏雨的豪爽。  相似文献   
5.
因势利导     
我认为张小虎背不出课文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不明确背诵课文的目的,缺乏背诵的兴趣;二、不理解背诵内容,只是机械背诵;三、背诵方法死板,不符合记忆规律。张小虎能把大段大段的广告词背出来,这是他的一个优点,应加以肯定和表扬,抓住这一优点,因势利导向他提出背诵课文的要求。假如我是张小虎的教师,我会说:“你能背出那么多广告词,不错,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也一定能把这篇课文背出来。”我要帮助张小虎明白背诵课文的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听中学”和“看中学”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学 ,即学生听教师讲解 ,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 ,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 ,从而学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 ,使全社会都认识到了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 ,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 ,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因此 ,新课标提出了“做中学”这种学习方式。“做中学”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 ,即让学生在活动中 ,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  相似文献   
7.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看到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目光,能听到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整个课堂能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但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老师一言堂,沉闷的课堂气氛却屡见不鲜,课后老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这个班的学生上课发言一点都不积极,显得死气沉沉的,提一个问题竟然石沉大海!我也常常思索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为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精心备课,设置问题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非易事,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  相似文献   
8.
《驿路梨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存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着重从“美”字入手,让学生品读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9.
题目一 :鲁迅先生说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有路没路 ,全在于人的观察与对生活的感悟。请以“路”为中心词 ,在前面加上适当的限制成分 ,如“成长之路”、“生活之路”等 ,写一篇 60 0字的记叙文或散文 ,要求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解题 :本题相当于一个半命题作文 ,首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转入审题构思。可把“路”设想为具体的路和无形的路。具体的路如“校园之路”、“乡村之路”等 ;无形的路可以是一个轨迹 ,可以是一个线索 ,如“成长之路”、“人生之路”等。思路之一 :把题目设想为一条具体的路。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