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高等学校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高校要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内在规律.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线和生命线,是产学研发展的基础.通过学科建设带动产学研协调发展,通过产学研协调发展促进学科水平提升,是当前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一条可行之路.因此,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高校学科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煤炭行业矿山机电人才极为匮乏,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理念,采用控制论思想,重构了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实践探索的成效能为高等院校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日本东京都品川区的一所“幼小衔接”示范校为案例,分析该校在“幼小衔接”上从教育管理到日常实践进行的探索.一方面,学校从深化教育目标、校园空间的建构、师生组织管理和时间配置四个方面为幼小衔接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从师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实践,“幼小衔接”的机制可以细化为:通过教师角色转变树立学生的纪律精神、通过活动与课程的衔接建立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责任感,以及通过课程知识的设计培养学生认识自我与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4.
机电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内涵及实现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机械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机电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我国机电类应用创新型人才极为匮乏。本文分析了机电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揭示了应用创新型人才内涵和特征,并就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1955年第一版《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公布已经过去60年,历经5次修订之后,2014年8月,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较之2004年版本,有大幅度改动.不仅取消了有辅助功能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且从结构到文本,都体现了一定的创新.《中小学生守则》的修订体现了国家权力意志的变化.文章试图对2004年和2014年两版守则文本进行结构和符号分析,探讨《中小学生守则》背后蕴含的“权力-知识”关系.文章选取“爱国”、“法治”、“集体”和“不”4个典型文本符号,对《中小学生守则》的实然和应然状态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情感建立过程中,需要从作用于身体的具体行为出发,以道德养成为桥梁,才能达到情感层面的规训.第二,新版守则中对“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养成的具体行为过于抽象.第三,“集体”在新版守则中的消弭,体现了权力意志对知识的调控.第四,从“不准”到“勇于”,符号表达上的变化,体现了规训方式逐步温和的趋势.《中小学生守则》作为一种权力技术,在作用于身体产生新知识的过程中,因为权力意志的流动,符号的变化也使得学生德性和知识发生转交.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岸桥拉杆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情况,避免共振,采用ADAMS/Vibration振动模块对岸桥的拉杆系统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施加模拟实际情况的载荷并求解,得到此部件模态坐标图和二维、三维频响图.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的获得和真实工矿相符合的结果,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