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到民族学或民族民俗学研究就似乎是指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民俗研究,汉族成为例外。所以,尽管有关汉族的历史、汉族风俗的书籍、研究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系统地对汉族的历史,尤其是对汉族风俗史进行研究的作寥寥无几。而由徐杰舜、周耀明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族风俗化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就是一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在民俗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民间文学研究和民俗学方法论体系两个领域。通过对他研究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的民俗学理念——民俗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3.
“民间”是民俗学的关键名词 ,2 0世纪“民间”理念随着民俗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变化 ,这个变化中潜藏着知识分子对待民间的立场问题。而且在不同时期 ,由于具体背景的差异 ,“民间”内涵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流传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内容丰富,大多以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为主。在这些信天游中折射出陕北女性的“女奴”与“女神”的矛盾观念:一方面她们从自然、社会到精神上都受到男性的压迫控制,形成了男性为生活的中心、命运的主人、自然存在的主宰;另一方面又追求自由恋爱,婚姻不如意时敢于抗争,追求真正的爱情等。这种矛盾观念主要是由于陕北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以及历史原因等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流传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内容丰富,大多以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为主.在这些信天游中折射出陕北女性的"女奴"与"女神"的矛盾观念:一方面她们从自然、社会到精神上都受到男性的压迫控制,形成了以男性为生活的中心、命运的主人、自然存在的主宰;另一方面又追求自由恋爱,婚姻不如意时敢于抗争,追求真正的爱情等.这种矛盾观念主要是由于陕北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以及历史原因等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贾芝从延安时期受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开始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工作,在民间文学研究机构的建设和保存、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组织和管理,以及中外民间文学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事项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以民间信仰学术话语概述之,却还是清末民初逐步发生的。百年以来,如何看待民间信仰,社会各界并不清晰,而当政者更是纠结。对民间信仰在上世纪以来在我国的路径做一梳理,辨析,可以为寻求相应的对策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话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两大导向,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获得了发展的契机。1949年至1966年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围绕国家话语迅速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由此掀起了民间文艺学领域搜集与整理问题的深入讨论,推动了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与资料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俗教育是民俗保护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国学教材中渗透着丰富的民俗教育思想,《幼学琼林》就是这类古代蒙学教材之一。从民俗教育的角度看,《幼学琼林》蕴含着传统民俗知识,体现出特色鲜明的民俗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